九年前有位牧師到新化牧會,他發現部落的人口一直流失,住民年齡老化嚴重,進而影響當地產業停滯、土地荒廢無法有效利用。牧師開始思考如何找回部落的活力和經濟力,要留住青年,甚至讓外流的人口回鄉。

牧師召集教會幹部,決定以當地的農作物為發展產業主軸,在台南縣政府社會處的協助下成立合作社,兼具教育、產銷、關懷、輔導的功能。「台南市西拉雅文化山城社區合作社」就在這樣的共識下成立,並訂定合作社宗旨: 一,不是為了賺錢;.運用生態導覽來介紹西拉雅的文化。二,將西拉雅象徵實體化,研創文創商品。三,協助部落農產品的產銷及改善部落居民的經濟。

合作社首任理事長葛證議回憶說,當初合作社成立時,為了說服農民種植,他先示範種植西拉雅三寶「葛鬱金(粉薯)、紅藜、竹筍」,一年後收成豐富,才讓其他人有信心。

葛證議表示,因為新化地區的山坡地形與氣候不適合耕作稻米及其他高經濟價值農產物,但這裡的土地土質地勢卻適合種植葛鬱金、紅藜、竹筍等營養價值高、又生長力強的農作物,而且不需要噴放農藥。

「有了合作社的平台,農民的收益有保障,消費者吃到健康無毒無農藥的食材,這是雙贏。而且農民參加合作社是股東也是老闆,打從心底會對自己的種植負責。」葛證議說。

取名西拉雅當然是這區域90%的住民都是西拉雅的後裔,葛證議強調:「但是我們加上了<文化>二字,是要以人文為基本,區隔一般的產銷合作社。我們沒有強打網路行銷,我們的訴求是<種植量,夠吃就好>。這裡的農民不是想要賺大錢,而是只想收支平衡的過生活。」

現任理事長蕭棋全補充說,地域傳統農產品葛鬱金(粉薯)、紅藜、竹筍,都是早年西拉雅人的主食,但經濟社會發達再加上務農者年老化,沒有年青人接手,農業技術就沒落了。合作社就是先要復育這些傳統農作物,提高它的經濟價值。為了怕生意人會削價收購農民辛苦種植的成果,合作社的平台就能保障農民不被剝削,而且可以幫忙行銷。

蕭棋全說,未來規畫結合<益人互助社>、<西拉雅文化協會>和<西拉雅文化山城社區合作社>,與在地的中興大學實驗林場、口埤國小等單位,營造「園區」的概念,可以活絡在地產業的行銷、吸引觀光旅遊,創造就業機會留住年青人不外流,甚至讓年青人返鄉創業。

在當地耆老的口述歷史回憶中,四、五十年前的168縣道,因為採竹筍而成為台南產銷據點的不夜城,「我們想要重現當年的榮景,找回在地人的自信心。」蕭棋全與葛證議都期望,來新化旅遊時,了解這些健康農產品,如果認同,順心購買,沒有強迫。當然,真的不能來新化,也可以在網路臉書粉絲專頁,看到農民的努力。「我們不追求利益,而是期望打造成樂活的生活型態,更歡迎大家移居來此。」

 

合作社以當地食材讓來訪者體驗新化風味餐   圖:張大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