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第三個周末是「世界古蹟日」,百年建築─臺北賓館將在明(16)日(星期六)開放,並準備了一千五百份的精美紀念品送給參觀民眾。臺北賓館參觀日,開放時間為:上午8時至下午4時,最遲進場時間下午3時30分;民眾可以利用假日安排一趟小旅行。
由內政部在1998年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台北賓館,代表著一段台灣重要的殖民歷史,在日治時期為臺灣總督官邸,臺灣光復後一度是省主席官邸,1950年改稱臺北賓館,此後成為舉行國宴、招待外賓、黨政會議與文化活動的國家重要場所。
起造於1899年的臺北賓館,由日本建築師宮尾麟、野村一郎設計,1911年經經森山松之助設計改建成今貌;2002年臺北賓館曾封館整修。隨著臺灣民主化後,空間解嚴的思維,促使 2006年7月4日臺北賓館首次對外開放。
臺北賓館,建築主體坐北朝南,為磚及石材、鋼筋混泥土構造兩層樓建物。建築風格受到日本於明治維新後引進西方歷史建築影響,有馬薩式斜頂、希臘山牆、羅馬柱式和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雕飾。四面留設寬廣的陽台,與東南亞的歐美殖民城市的官方建築相似。
臺北賓館,最重要賓客,即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抵台,泊宿在總督官邸的2樓,百官仕紳的拜謁儀式也都在2樓的大客室舉行,裕仁來訪的第一天,曾登上3樓在涼臺接受遊行民眾的歡呼。
歷任總統曾在臺北賓館1樓接見無數貴賓,其中又以1957年日本首相岸信介、1981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2005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2008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等最具代表性;而在此,也簽訂了許多重要國際條約、協定,例如:1952年外交部長葉公超與日本代表河田烈簽署,關係臺灣主權地位至鉅的「中日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