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大埤鄉是台灣典型的農業鄉鎮,據資料顯示,人口數在二萬出頭,但實際生活數低於二萬人,年青人都外流到嘉義與彰化討生活。因此,日常的大埤鄉街路是十分靜謚,生活機能並不方便。

不過,大埤鄉生產製作的酸菜卻占全國八成以上,有「酸菜的故鄉」之美譽。走在路上,隨處可見醃製的酸菜桶,酸溜溜的味道處處可聞。

種植酸菜農戶表示,酸菜就是台語說的鹹菜,也就是芥菜。每年農曆九月種植芥菜,經過七十天後收成,人工抹鹽醃製,蔭涼的成為酸菜、日曬的成為梅干菜,三十天後完成包裝上市。所有流程都是人工處理,非常辛苦,年輕人多半不願做這樣「不在冷氣房」的工作。因此,目前的人力平均年齡都在六十五歲以上,如果沒有新血加入,十年後人工醃製酸菜的製程與技術,有逐漸消失的危機。

大埤鄉人口數雖少,但鄉內有二座超過百年歷史的三山國王廟(1809年)與玫瑰天主堂(1887年)。道教在台灣有百年歷史的建物,並不難見,三山國王廟內有嘉慶君御賜(1813年)的「熙朝柱石」匾掛在中堂,目前是國家三級古蹟。但天主堂在偏鄉可以宣教百年以上,目前仍有150 位教友,實屬難得。

據台灣天主教資料顯示,約在1877年時,因村民之間發生爭執,告到衙門,衙吏不能解決,訴請沙崙衙官前來協助,正巧協助的官員是位教友,來到埔羌崙後(玫瑰天主堂現址的豐岡村),藉機傳佈教義,經過數年後,教友人數增多,宣教神父在埔羌崙買地(今堂址),建了首座木造聖堂,在天災與戰爭的侵襲破壞,1906年重建至今。

有96年歷史的舊庄國小,也是鄉內值得參訪的熱點,校園內有木構平房校舍,漆成紅色的低斜瓦頂、二十多根圓柱的長廊,綠樹紅瓦的配色,跳脫傳統校園建築的制式嚴肅感,一百多位師生擁有巨大坪數的自然校園景緻,非常幸福。

在民生路一個不起眼的路口,斑駁的招牌寫著嚇人的「殺豬」二字,這裡不是屠宰場,而是一家在地美食店。所以餐點都是銅板價位,一碗四十元的豬雜湯,料多味鮮,喝一碗就有雙足感(滿足與飽足)。

 

走在路上,隨處可見醃製的酸菜桶,酸溜溜的味道處處可聞。   張大魯/攝影

三山國王廟內有嘉慶君御賜(1813年)的「熙朝柱石」匾掛在中堂,目前是國家三級古蹟。   張大魯/攝影

超過百年歷史的玫瑰天主堂隱身在村內,在偏鄉宣教百年以上,目前仍有150 位教友。   張大魯/攝影

舊庄國小的紅瓦屋頂打破傳統校園意象。   張大魯/攝影

有96年歷史的舊庄國小,是鄉內值得參訪的熱點,國小內綠意盎然。   張大魯/攝影

一碗四十元的豬雜湯,料多味鮮,喝一碗就有雙足感(滿足與飽足)。   張大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