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語文學得過多項文學獎的向陽,本名為林淇瀁,曾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前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歷史文化研究所長,現為台文所教授,台北教育大學圖書館長。

1987年7月15日 解除戒嚴

前一天、這一天和這個月底的晚報

凌晨為林彧將由印刻出版社推出的詩集《嬰兒翻》寫序,直到三點多脫稿。山居夜暝,天色未亮,這才想到今天是台灣解嚴三十周年日,三十年前的今天,我在《自立晚報》服務,擔任副刊主編,那時的記憶卻已模糊了。

睏極入睡,醒來已是中午。餐後回書房,找到當年出版的《自立晚報合訂本》,翻出1987年7月14日這天的首版,登出的是蔣經國宣告解嚴令的新聞;而三十年前的今天,7月15日,第二版則登出了相關的政治新聞及美日對台灣解嚴的回應。(合訂本105冊)

我編的副刊對解嚴有何反應?我繼續翻下去,找到7月31日的副刊,當天特別策劃了專訪,由記者何芸發表了一篇〈作家是作品的唯一審檢者──各界人士談解嚴後的文學創作與發展〉,訪問了當時的中壯作家鍾肇政、李喬、陳映真、王拓,青年詩人劉克襄、林彧,學院評論家何懷碩、龔鵬程、鍾蔚文、周玉山等多人。下方另有「小索引」專欄,登載 應鳳凰所撰〈戒嚴文學「成績單」──由一本「查禁圖書目錄」看文學禁書〉(合訂本106冊)

回想當時的狀況,只是隱然感覺一個新的時代就要開始了,但也忐忑不安,因為強人威權體制尚在,戒嚴令雖然解除,其他法條卻還有170餘種尚未修改或廢止,而當時的刑法100條尚在,民主自由只看到濛濛亮,未見大白。可以說,解嚴後的媒體也仍受到統治當局的嚴密掌控。

真正解嚴,要等到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通過刑法一百條修正條文,次日正式頒佈。從此以後,學術與言論自由才獲得保障、海外「黑名單」人士也因而可以回台。「戒嚴體制」要到此才算真正解除。

1987年7月15日,《自立晚報》第二版,登出解嚴後相關政治新聞及美日兩國的回應。   圖:向陽提供

1987年7月31日,自立晚報副刊「文學月報」特別策劃專訪各界人士談解嚴後的文學創作與發展。這篇報導由記者何芸執筆,訪問了當時的中壯作家鍾肇政、李喬、陳映真、王拓,青年詩人劉克襄、 林彧,學院評論家何懷碩、龔鵬程、鍾蔚文、周玉山等多人。   圖:向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