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桃園大潭藻礁究竟值不值得保留?環團意見兩極。

面對中油開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正處於全面消失的「瀕危」狀態,濕地學會林幸助理事長卻在鏡頭前,為觀塘開發案合理性背書,林幸助的主張,引發長期關注桃園市觀塘及大潭藻保育,以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為首的生態保育團體反彈,並將於明(23)日,提出中研院生多中心陳昭倫教授,以科學儀器田調發現,野動法列為ㄧ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Polycyanthus chaishanensis)出現在大潭藻礁的研究,駁斥林幸助的論點。

現任濕地學會林幸助理事長以「現在狀況並不好,都是泥沙覆蓋,生物並不多。就整體的國家發展,犧牲一小塊藻礁,讓中油使用,但讓中油盡社會義務,撥出經費來好好的研究藻礁,把好的部分保留下來,也可好好的做藻礁復育的工作,整體對桃園海岸是好的」。

針對林幸助的主張,潘忠政表示,大潭藻礁生物多樣性真相是否如林理事長所云,必須由真正從事生物礁研究學者進ㄧ步檢驗。為此,桃盟特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昭倫教授與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劉靜榆博士於6月8日【世界海洋日】前往大潭藻礁深入調查該區生物多樣性。

經過半個月密集採用各項嚴謹科學研究,包括電子顯微鏡和DNA鑑識等,中研院生多中心陳昭倫教授確認被野動法列為ㄧ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Polycyanthus chaishanensis)出現在大潭藻礁!這是繼柴山為該種珊瑚模式地點外,台灣第二個重要棲息地。直接破除大潭藻礁「現在狀況並不好,都是泥沙覆蓋,生物並不多」的謊言!

明天的記者會將邀請陳昭倫教授進行柴山多杯孔珊瑚發現過程與鑑識結果,以照片影片發表,並邀請生態研究博士劉靜榆,針對將大潭藻礁劃設自然保留區必要性進行說明。

中研院生多中心陳昭倫教授,以科學儀器田調發現,野動法列為ㄧ級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出現在大潭藻礁。   圖 : 中研院生多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