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一意孤行的馬英九之賜,國民黨在2016年總統與國會大選裡慘敗,很多人都以為這個黨從此不會再有新聞版面了。但殘存的這些比愛國同心會還「同心」的黨員們,選了洪秀柱做主席,洪秀柱又欽點了蔡正元擔任政策會執行長,讓下了野的這個政黨依然天天有新聞。例如2016年6月11日《聯合報》的〈中國難民論,蔡正元:出自蔡英文「流亡政府」說〉︰

「飆罵老榮民的影片引起爭議,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在臉書貼文,指洪素珠說『中國難民滾回去』,蔡英文說這是『族群偏見』,蔡英文錯了,這不是『族群偏見』,這是標準的『政治謊話』。

蔡正元認為,「中國難民」的說法就是來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這句話不就是蔡英文說的嗎?「中華民國是非法軍事佔領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的改編版,「美國在台軍政府」不就是蔡英文的恩師陳水扁的延伸版?

蔡正元表示,「日本人簽舊金山和約只說放棄台灣沒說要給誰」,「開羅宣言只是沒效力新聞稿」,「日本時代我們是日本人」,「台籍慰安婦是自願的,「日本人建設台灣功勞最大」,就是「中國難民論」的原典。

蔡正元批評,這些說法沒有一句是真話,通通是謊話,但這是出自李登輝、柯文哲的嘴巴,也出自編輯歷史教材的學者周婉窈、張炎憲、薛化元、李筱峰。蔡正元認為,洪素珠不是一個,洪素珠是一群人,靠著謊言編台獨的幻夢,這個幻夢會在戰火中徹底破滅。」

中央日報1949年搶先報

俗話說得好︰「武大郎玩夜貓子,什麼人玩什麼鳥。」沒有這種智商的國民黨員,選不出洪秀柱這樣的黨主席;沒有這種水準的黨主席,選不出這種無知卻多話的政策會執行長。「素珠之亂」本來能替國民黨加點分,但卻被這個不懂歷史,更不懂黨史的蔡正元給搞砸了。

洪素珠把1949年之後來的外省人,咒罵為「中國難民」,還要他們「滾回去」。毫無歷史知識的蔡正元卻「牽拖」到李登輝、柯文哲、蔡英文、陳水扁、周婉窈、張炎憲、薛化元、李筱峰這8個人。但這些人裡除李登輝是1923年生,其他都生於1949年之後(張炎憲1947年生)。

孤陋寡聞的蔡正元,知道貴黨1949年時,黨內那些高級外省人怎麼稱呼我們這些逃難來台的外省賤民嗎?請看貴黨的黨報《中央日報》,1949年5月29日報導:〈難民擁塞基隆,街頭風餐露宿〉:

「日來榕(福州)穗(廣州)等地湧來大批疏散人員,本市(基隆)各旅館均告客滿,很多人無地安身,便在招商局邊及愛四路等熱鬧區馬路人行道上,掛帳睡覺,起爐煮飯,一片流亡景象。」

蔡正元身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卻不知早在1949年,貴黨的黨報裡,連新聞標題就已明示我們這些人是「難民」。蔡正元或該黨內其他黨棍若不服氣,本魯就再用《中央日報》標題檢索,讓各位看看「難民」一詞是誰先用的?

1949年5月21日〈中興載客抵基,戰火中通過吳淞口,船舶難民擁塞基港〉、1949年8月19日〈妥善安置來臺難民,疏移農墾介紹職業〉、1949年8月28日〈救濟難民,社處擬就辦法,來臺難民約二千人〉、1950年6月7日〈九死一生離匪區,反共報國恨無路--流亡在港難民的呼籲〉、1950年7月20日〈港當局商覓辦法,遣留港難民來臺〉、1951年4月20日〈調景嶺難民營殘廢軍人籲請來臺效命黨國,立院會議今列入議程〉、1951年4月21日〈大陸難民逃港,匪幹包庇出口〉等等。

1949年時,高級外省人來台只是搬家,他們不但全家同來,連汽車、沙發甚至豢養的貓狗都來了。但我們這些外省賤民,好不容易到了台灣,拿的卻不是國民身分證,而是官方核發的「難民證」。1951年9月27日《聯合報》第7版讀者投書〈舟嵊撤退來台難民,因無身份證,找不到職業,呼籲當局解決〉就說︰

「編者先生:我是去年五月舟嵊撤退來台的難民之一,持有本市市政府發給的難民證,經按規定手續,呈報流動戶口,可是一直到現在還未取得正式戶籍。

難民證定明是報戶兩月後,換得身份證,現在過了這麼多的日子,換不到是什麼道理?要證明,我存有以往服務證件(過去在大陸服務行政界多年,與匪周旋,出生入死,自問稱忠貞人士,並無愧怍)。要保證,也可以找到保證;但是如何才能取得正式戶籍?請張托李跑壞兩雙鞋子,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找到一個小事,帶著行李去到差,一進門那管人事的職員,就要我戶口賸本。我拿出流動戶口證給他,『不行,非戶口謄本不可』!

踉踉蹌蹌的再向住在地派出所、區公所商求,結果徒淌幾身臭汗,『對不起!我們沒辦法!』蒙他們婉言拒絕了!我也只好捲起行李,垂著昨天歡樂臉孔踱回來。我究竟應該辦什麼手續才能早日取得正式戶籍?現在戶籍等手續太繁,我是弄不清楚的,也許就是因為我對手續不清楚,才有今天的煩惱。素仰  貴報熱心服務社會,敬希賜以一角披露,請有關當局俯予解答。不勝感戴之至!謹頌  撰安  難民董海蓬敬上。」

國民黨廣發外省難民證

當時來台的外省賤民,被國民黨在戶籍上就是核定為「難民」。10月22日(聯合報》第7版服務欄也刊載〈舟山海南來台難民,戶籍問題亟待解決〉

「編輯先生:素仰貴報為民喉舌,服務社會,解除繁難,良深感佩,鄙人等茲有切身問題,敬祈 貴報代為諮詢有關機關,並在社會服務欄公開答覆,不勝感禱:

(一)鄙人等均係不甘為赤俄走狗奴隸而背鄉離井,於去歲三四五月間,由舟山、海南、泗嵊等地隨國軍撤退難民,輾轉來台,因時間匆促未及辦理入境手續,格於法令,至今尚無戶籍。今春市參議會有鑒及此,特商請市府放寬尺度,變通辦法,『由社會科限五月底止補辦難民登記手續,領取難民證,向警局辦理臨時戶口,據限決於兩個月內經考核後,即可辦理正式戶口』,而迄今為時五月,石沉大海,經辦人員,均以『不知道』一語答覆,而使難民驚惶失措,未識何時可予頒下?抑當局另有變通辦法?

(二)此次遵限辦理此項登記者不下一千餘人,居住年餘,雖良莠不齊,然以有正當職業者居多,既無戶口,又無身份證,善良者平日裹足不敢出門,一遇戶口檢查,即須入囹圄,與人紛爭,受人欺侮,告訴至官,先自吃虧,無處求職,無地容足,無權利,無義務,變為無國籍浪人,可憐可憫。而惡劣份子因無戶籍法拘束,四處流蕩,為非作歹,為臻鞏固治安,敬請當局正視此現實嚴重問題,並示如何處置。

(三)本案經辦機關:戶政科、社會科、警察局,督促為市參會。敬祝 筆健  楊永荃、吳志英、任大千敬上

編者啟︰本報前此曾接獲同類性質之詢問數件,當即轉請台北市政府社會科解答,信函去後,猶如石沉大海。本欄認為此等難民均係由大陸撤退來台之忠貞份子,其設籍問題至為嚴重,不容坐視,因特將楊君等來函公佈,希望市府社會科能公開答覆解決辦法。」

聯合報報導美協助收容

另外1955年2月2日《聯合報》第2版〈美正計劃救濟大陳難民〉也報導︰「【美聯社華盛頓1日電】據說,美國官員們已經開始研究協助供給可能從大陳撤退來台的難民們的衣食住的計劃。據說,將來大陳如果撤退,就會有兩萬名平民撤退來台其中半數是漁民和他們的眷屬。在台北中國政府的一個難民收容特別機構正在尋找房屋收容這些難民。在台北的美國國外業務總署機構已經奉令向華府報告,需要如何地協助收容這些難民。」

其實還不只是新聞報導裡稱為「難民」,連社論裡也是這樣稱呼。1953年7月5日《聯合報》第2版的社論〈慰勉由越返台忠貞軍民〉第1段就說︰「羈留在越南富國島的中國難民及一部份退入越南的國軍官兵數萬人,已陸續全部運返自由中國的台灣,我們本於風雨同舟,袍澤相親之誼,對這一群歷盡艱辛備嘗險阻的忠貞軍民,首表慰勞與歡迎之忱。」

從1950年代初期的新聞報導中可見,最早把我們這些外省賤民稱為「難民」的,並非蔡正元提到的那8個人,而是國民黨的《中央日報》,何況還有一大堆人拿過官方核發的「難民證」。因此要奉勸「書讀太少,話卻太多」的蔡正元,你錯了,「難民論」源自國民黨。

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