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週一在美國華府呼籲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應盡力消除穆斯林少數社群「羅興亞和緬甸佛教社群之間的緊張關係,這是她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道德責任。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於台灣時間15日凌晨5時許報導,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週一在美國華府和平機構表示,翁山蘇姬身為國家顧問和執政黨領袖,有道德責任努力去消弭緊張關係。

達賴喇嘛表示:「她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我以道德上她應該......努力去消除佛教社群和穆斯林社群(羅興亞)之間的緊張關係。」

達賴喇嘛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表示:「事實上我告訴她,她應該更公開地說出來。」

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簡稱民盟)在今年4月以壓倒性的勝利之姿贏得大選,但是,民盟在羅興亞穆斯林的議題上,卻始終大幅度地保持沈默。羅興亞社群的基本人權一直以來遭到歷任緬甸政府的否認。

當緬甸開始政治改革之時,佛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暴力衝突於2012年爆發。超過100名民眾遇害身亡。而有12萬5千名羅興亞穆斯林,他們長久以來一直被拒絕承認為緬甸公民,因此,動亂時被迫逃離家鄉到西部的若開邦(Rakhine state)。「若開」一詞來自巴利語。 若開邦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若開邦居民多數信奉上座部佛教,少數信奉伊斯蘭教。

佛教徒與穆斯林社群間的暴力衝突在過去幾年不斷升溫,這也拖緩了緬甸這個大多數人民為佛教徒的國家在民主改革路上的進程。

在緬甸這個國家中,普遍對羅興亞穆斯林懷有敵意,包含翁山蘇姬的政黨內和她的支持者中,都有些人是如此。

翁山蘇姬作為緬甸領導人,已經受到人權團體批評,認為她沒有為羅興亞人的困境公開說話。 

緬甸的羅興亞人失去對新政府的信心 

翁山蘇姬之所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得獎理由是將民主改革帶進這個貧困的國家。她回應達賴喇嘛的呼籲,表示這件事情的狀況「真的很複雜」。

翁山蘇姬的發言人佐泰(Zaw Htay)表示:「讓國際社群理解若開邦敏感的狀況,並避免做出任何會讓事態更加惡化的行為,使得新政府更加難以處理,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佐泰說,最近一個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委員會已經成立,目的是確保若開邦的和平及發展。翁山蘇姬作為領導者已經持續盡其所能地嘗試掌控處理這個狀況

上個月,在美國國務卿凱瑞造訪緬甸時,翁山蘇姬表示,緬甸需要「足夠的空間」來處理羅興亞議題,她並補充說,「情緒性的字眼」只是讓狀況更加難以處理而已。

緬甸並不承認「羅興亞」(Rohingya)這個名詞,取而代之,稱呼這個穆斯林少數社群為「孟加拉人」(Bengalis),緬甸將他們視為鄰近國家孟加拉的居民。 

誰是羅興亞人? 

根據半島電視台在去年10月28日報導,羅興亞人在緬甸這個以佛教徒為主的國家中,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少數族群。在總人口數5千萬的緬甸中,約有1百萬的羅興亞人。

他們聚集在緬甸這個國家的西南部,說的語言是孟加拉方言,幾乎都住在總人口數有3百萬人的若開邦,這是緬甸最貧窮的行政邦之一。

約有14萬羅興亞人生活在若開邦,住在像貧民窟的營區內,沒有政府的允許的話,他們無法自由遷徙。

羅興亞人不被緬甸政府承認為這個國家135個正式族群之一,並且根據緬甸1982年的《公民法》,羅興亞人沒有緬甸的公民權,被認定為無國籍人士。緬甸政府認為,他們是來自孟加拉的難民。

要取得公民資格,羅興亞人需要證明他們已經住在緬甸60年了,但是,書面證明通常不可得,或是拒絕發給他們。因此導致羅興亞人受教、工作、旅行、結婚、宗教信仰、取得健康醫療服務等權利,都遭受限制。

羅興亞人不能投票,而且就算他們終於取得公民資格、掙脫取得過程中困難的迴圈,他們也必須被認定為「歸化」公民,而非羅興亞人,且其公民權利亦受到限制,將無法進入特定職業,如醫學、法律或擔任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