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林全日前接受專訪,針對如何吸引投資改變台灣經濟,他表示要降低企業投資不確定性,「如果一個環評要搞很久,企業怎麼投資?」林全說,環評制度要能夠明確、有效率一點,「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在之前就應該考慮全部因素、程序要走得正確,不要一直在中間,來來回回好多遍。

民視日前專訪行政院長林全,6日晚間播出。

談到台灣經濟,林全認為改變的關鍵在於促進投資,並創造一些新興產業,例如綠能。林全表示,核電廠會逐步除役,但是光靠綠能去取代是不夠的,不過,以國家電力結構以及減碳來看,綠能是非常重要的產業,台灣過去做得很少。他認為,如果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兩個產業能新興起來、增加就業機會並改變生產型態,市場當然也就會起來。

他也舉例國防產業「國機國造」、亞洲矽谷計劃等,都是要發展的新產業,讓民眾覺得這個社會在動、機會變多。至於何時可以看到成績?林全說,這是「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整個投資衰退已有15到20年,需要花點時間,短期措施效果有限,長期措施則希望能夠在2、3年之內,看到國防、綠能等產業的改變。

有關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排名從過去第11名掉到第14名,林全表示,對企業界來說,提升競爭力無非是要降低成本或不確定因素。他認為,勞工、土地等成本都不太可能降低,只能透過政府效能減少他們的經營成本。

至於如何降低不確定性,林全表示,如果一個環評要搞很久,這麼長的不確定性企業怎麼投資,他希望環評制度要能夠明確、有效率一點,「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在之前就應該考慮全部因素、程序要走得正確,不要一直在中間,來來回回好多遍。

此外,他表示,像是水、電、土地這些基本的投資條件,政府有責任確保不能夠有不穩定的現象。對於日前台電備轉容量一度下滑,差點引發限電危機,林全表示,既然核四不運轉、其他核能電廠也要按時除役的話,台電供電計畫要做調整,因此今年和明年是最辛苦的2年。

林全希望備轉容量維持7%,目前約在3%左右,他說,天氣漸熱,數字還會再往下走,政府近期也向民間採購電,但是成本較高,若目前都在停機的核一1號機與核二2號機,能夠運轉的話,「備載電力就是OK的」,沒有運轉的話則有風險。他強調7月能維持合理備載電量的話,今年是不會有任何限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