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遶境於17日結束,環保署19日初步統計監測資料發現,繞境隊伍沿途施放鞭炮時,測得細懸浮微粒PM2.5最高值為4,200微克,比74微克的「紫爆」危險標準超過56倍,而民眾在路邊燃燒金紙產生的PM2.5也高達640微克,高出「紫爆」標準8倍之多,呼籲民眾儘量以環保鞭炮取代,並減少燒金紙的數量,藉此減少空氣汙染。

環保署監資處處長蔡鴻德表示,今年環保署首次針對大甲媽祖遶境期間燃放鞭炮和煙火產生的空氣汙染進行全程監測,當遶境隊伍一次施放10多串鞭炮時,環保署監測人員騎將裝載精密分析儀器的行動摩托車測量時,曾在彰化測得PM2.5數值高達4,200微克,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環保署還測得路邊的烤香腸攤販產生PM2.5高達358微克,高出「紫爆」危險等級近5倍。

蔡鴻德指出,環保署下周將統計出較詳細的資料,把大甲媽祖的遶境路線、照片圖檔和監測數據都放在網站上,明年仍會持續監測,希望能提供民眾隨時上網參閱。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表示,大甲媽祖遶境路線都是主要交通幹道,平時就有汽、機車排放廢氣,產生許多PM2.5等空氣汙染物質,由於道路兩側都是住宅或店家,繞境隊伍沿街施放鞭炮和煙火,瞬間產生高濃度的PM2.5,但街道兩邊的建築物如同高聳的峽谷阻擋,使得PM2.5無法立即散去,就會大量累積在街道上聚集形成「街谷效應」。

葉光芃強調,人體平均呼吸一口氣有500CC,平均1分鐘呼吸12次會吸進大約6公升空氣,當大甲媽祖遶境隊伍在主要幹道施放鞭炮或煙火,PM2.5又無法擴散時,人體身處在高濃度的汙染物環境中呼吸,PM2.5被吸進人體後,會隨著血液跑遍全身,對腦部、心臟、肺部等部位造成危害,建議民眾減少施放鞭炮和燃燒金紙,並在施放煙火及鞭炮時緊閉門窗,降低暴露在PM2.5一級致癌物的機會與風險。

大甲媽祖遶境施放鞭炮產生的PM2.5細懸浮微粒高出「紫爆」危險等級標準56倍。   圖: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首次監測發現,大甲媽祖遶境期間路邊的烤香腸攤販產生PM2.5數值高達358微克,超過「紫爆」危險等級近5倍。   圖:環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