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於2月1日的愛荷華州「黨團會議」初選正式點燃戰火。今年的選情較之過往激烈而精采,正是因為民主和共和兩大政黨都有「政治素人」高舉「終結華府體制」的競選旗幟,吸引不少厭惡兩黨惡鬥的選民青睞。

民主黨內的前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從政資歷豐富,曾經貴為第一夫人,後來又擔任聯邦參議員,2008年爭取黨內總統提名敗給歐巴馬,接著出任歐巴馬第一任總統時期的國務卿。希拉蕊企圖心強,布局白宮寶座多時,募款也最豐富。她面對的主要對手是無黨籍、名不見經傳、擔任十多年的佛蒙特州參議員、且只有市長行政經歷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

結果愛州初選結果出爐,希拉蕊竟然僅以些微得票險勝桑德斯,而且一週後的新罕布夏州初選就在桑德斯所屬的佛州旁邊,篤定獲勝,傳出希拉蕊甚至考慮放棄新州,鎖定日後較有勝算的南卡羅萊納等其他州初選。

共和黨初選更是情勢混亂,不僅參賽者眾多,個個沒把握,還出了川普(Donald Trump)這號人物,半年多來攪亂共和黨一池春水。早就在房地產、賭場和節目主持界呼風喚雨的川普,徹底發揮他語不驚人死不休、顛覆美國政壇常規的個性,屢屢搶占媒體版面和話語權,直到愛州初選前他的民調始終領先其他競爭者,結果卻雷聲大雨點小,輸給德州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而屈居第二。

桑德斯和川普之所以能夠在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初選階段捲起政治浪潮,主要都是因為他們訴求「反體制」(anti-establishment)。8年前歐巴馬勝選的口號就是「改變」(change),他以一屆參議員任期未滿、且從未具備州長經驗之姿,宣誓要「顛覆」(shake up)華府政治圈。但8年下來,美國朝野惡鬥更烈、國會受到企業財團和利益團體遊說依舊。更嚴重的是,美國經濟成長率在2015年第4季竟然只有0.7%,不景氣的陰影籠罩,2015年全年平均成長率只有2.4%。經濟成長緩慢導致薪資成長停滯,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生活的不安與對政治的不滿。

所以川普嚴詞抨擊歐巴馬政府執政的失敗,他強調他靠自己致富,選舉不需募款,不會受金主操縱影響。川普掌握選民對政府與政黨的厭惡,用聳動的語言說出平凡老百姓的心聲,無怪乎在民調上居於領先。而70多歲、標榜是社會民主派的的桑德斯也提出「政治革命」(political revolution)訴求,依賴小額募款而非財團獻金,主張現行體制過於貪腐,改革已不足,必須全盤重整。他特別鎖定美國大型企業、華爾街貪婪有錢人、強勢的大藥廠和具有意識型態的媒體,並且將它們與希拉蕊連結。桑德斯向廣大小市民喊話,共和黨與民主黨互相殘殺,國會受到金錢控制,平凡老百姓投訴無門,只有他當選才能全盤推翻既有體制和遊戲規則。

當這股「川普熱」(Trumpmania)以及「伯尼FU」(桑德斯的名字叫Bernie,所以外界冠以Feel the Bernie)成為選戰的賣點,也難怪對其他隸屬於體制內的參選者構成很大挑戰,也讓這場大選的初選在一定程度呈現「反體制派」與「體制派」的爭奪戰。

但「反體制派」能夠叫好、也要能夠叫座才行,票票入匭才算數。川普雄霸共和黨領先群龍頭大半年,卻在初選第一站的愛州就馬失前蹄,顯示民調上的高支持度不必然完全反映在投票行為。當然選民對川普的印象是毀譽參半、愛恨分明。他挑戰既有體制、罵遍所有政客固然讓選民感到痛快,但他對移民、婦女、穆斯林的不當發言,也嚇跑不少選民。共和黨精英更對川普搖頭嘆息,認為他若光靠耍嘴皮子、提不出具體政見就贏得提名,那大選將是一場大災難。

因此愛州選舉結果可以看出來「體制派」的反撲,投射出共和黨選民對川普的集體不放心。但克魯茲拔得頭籌難道就如共和黨所願?這倒也不盡然。幾年前因為「茶黨」運動一炮而紅的克魯茲也是極端保守人物,他在移民政策、乃至同性婚姻、自由貿易、健保等議題上立場保守,和川普如出一轍,只是他的言論不若川普聳人聽聞,而且他首任參議員還沒做滿。克魯茲之所以能贏得愛州主要是他接收了許多對川普不放心的保守派選民選票,加上福音教派的力挺。

共和黨「體制派」較屬意的是在愛州初選排名第三,緊追川普在後的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盧比歐的竄起終於讓共和黨初選的亂局出現較令人安心的發展。其他幾位黨內「州長派」的參選者包括前佛州州長布希(Jeb Bush)、紐澤西州州長克利斯提(Chris Christie)、俄亥俄州州長凱許(John Kasich)在愛州初選後,立即大力抨擊克魯茲和盧比歐年紀太輕、沒有行政經歷,主要就是看見盧比歐的潛力,希望箝制盧比歐在下週的新州初選獲勝。

反觀民主黨,「反體制派」的桑德斯對即將到來的新州勝券在握,企圖打鐵趁熱,吸引更多年輕族群與中下階層的支持。但希拉蕊所代表的「體制派」怎甘示弱?因為如果桑德斯代表的是理想的「反體制派」,希拉蕊就是務實的「體制派」。政治現實是,就算桑德斯當選,面對共和黨掌握國會兩院多數,他要如何落實他的「政治革命」和推翻華府現有體制的承諾?反倒是希拉蕊訴求在體制內穩定推動改革,會不會在選民投下選票前的最後一刻,對選民產生較理性的影響?這場「體制」」與「反體制」的戰爭,看來還將延續幾個月。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