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黨在台灣政治環境生存不易,不僅沒有資源更難有人才持續深耕,尤其單一選區制下,小黨候選人往往是被棄保的對象,例如2012宋楚瑜參選總統,民調維持8%至18%,但最終因棄保只開出2.76%得票率。2016大選不會有棄保效應,但會分裂投票的趨勢,尤其是政黨票部分更明顯。 

棄保二個前提,朱立倫與宋楚瑜支持度與蔡英文不相上下,第二前提就是朱立倫或宋楚瑜看好度或當選機率高,才會產生棄保效應,今年這二個前提都不存。但因為修法降低政黨補助金門檻,從5%修改只要跨過3.5%門檻,會獲得每年每票政黨補助金50元,所以4年大概會有1億台幣進帳,對小黨相對過去而言,這將是會非常豐沛的資源,各政黨無不全力以赴,分裂投票宣傳與日俱增。 

小黨的黨主席幾乎都是萬年黨主席,親民黨黨主席自創黨至今不曾改選,都是宋楚瑜擔任,新黨創黨早期都有定期改選,從召集人改黨主席制之後,黨主席均是郁慕明,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從2007年至今不曾改選,主要小黨財務窘困,願意承擔者少。但獲得政黨補助金的小黨,或許夠不上真正的春天,還是有些寒氣,但對未來發展至少是一顆定心丸。 

小黨人才培育一直都是問題,連大內高手宋楚瑜,自稱是行政幹才,成立親民黨時的氣勢磅薄,如今日薄西山,與國民黨合作最終卻未能合併,問題出在宋楚瑜缺乏政治才能,每況愈下,無能培養政治新秀,更何況台聯或新黨也是如此。 

後國民黨時代,前車之鑑不遠矣,小黨百花爭鳴,代表多元聲音,代表台灣民主的活潑性,如果不能改變過去小黨英雄主義或個人化政黨,或未能提出價值理念吸引人才,其鳴也只是一時而已。加上政黨拿到補助金是大補丸,能夠大鳴大放?還是內部爭奪大補丸亂鳴亂放的開始? 

小黨的民主化,深耕地方,培育人才,是長期的工作,否則一次性收割,拿到政黨補助金或政黨席次,很快如泡沬一樣。 

作者:洪耀南(智慧交易所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