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在馬來西亞參加東南亞國協峰會記者會上,點名台灣是美國在亞洲反「伊斯蘭國」(IS)恐佈組織的親密夥伴之一。「伊斯蘭國」隨即發布最新影片列出包括台灣在內的反「伊斯蘭國」聯盟國家的國旗。

一時之間,台灣的反應五味雜陳、有喜有憂。有人擔心台灣可能成為IS報復的對象;有人欣喜台灣終於被國際(或至少IS) 承認是一個國家;有人挖苦美國不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卻在反恐行動需要拉幫結派時才想到台灣;還有政治人物搞不清楚「伊斯蘭國」和伊斯蘭教的差別,就說台灣對伊斯蘭教徒最友善,怎會被列入反「伊斯蘭國」聯盟?更有人批評美國連聯合國和國際組織都不讓台灣參加,要出錢反恐時才要台灣分攤、分工。馬英九總統則強調台灣只是提供人道援助而非軍事參與,呼籲民眾不要恐慌,政府已經做好相關因應準備。

上述這些說法真實反應出台灣被國際孤立太久之後,對國際事務的生疏漠視和矛盾情結。「伊斯蘭國」當然殘暴可惡,「伊斯蘭國」也不等同於「伊斯蘭教徒」。但就算台灣沒有參加國際反恐聯盟,也不可能完全自外於這種新興國際恐佈組織的可能影響。

雖然大多數國家都不承認中華民國,但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對於那些無辜受到中東戰火波及的敘利亞、伊拉克難民們,台灣若能善盡棉薄之力,提供他們遮風避雨、驅寒防冬的組合屋、食物、醫療用品,甚至志工協助,進而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台灣的人道關懷,難道不是台灣在國際事務上「軟實力」(soft power)最好的輸出嗎?就算沒有美國要求要我們分攤,台灣也應該義不容辭、挺身而出。

這種「人道外交」的實踐更應該超越黨派、不分藍綠、全民支持,而不是每當台灣被國際排擠時就自怨自艾、要求給個公道;被公開唱名後卻人人自危、怕被無辜波及。而且縱使歐巴馬這位「美國隊長」沒有點名台灣,精於利用社群媒體行銷的「伊斯蘭國」難道真的不知道台灣已經默默參與反恐的人道援助行動嗎?將國際和台灣社會搞得人心惶惶正是「伊斯蘭國」的拿手策略之一。

再者就算美國希望台灣參與此類「人道外交」的國際聯盟,台灣就能夠拿「參與聯合國」、「承認台灣是國家」來當作要求美國的交換條件嗎?台灣在爭取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甚至「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的過程中,容或仍然遭到中國的政治打壓,但美國政府與國會在背後的力挺乃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當然可以為台灣的國際參與和國際地位做得更多,就看台灣政府如何強化台美之間全方位的合作關係,進而爭取突破台美政治關係限制的機會。「參與聯合國」、「美國視台灣為國家」是終極目標,但也必須更多條件的配合才能如願達成。

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是應美方要求參與反恐陣線,私下協助美國小布希政府提供阿富汗戰後重建工程所需設備,以及防制恐佈組織的洗錢活動。當時顧慮到北京的反應大多私下進行,甚至連捐贈阿富汗的運輸卡車上都只能印上Love from Taiwan。小布希總統親筆致函感謝陳水扁總統,美國高層官員更公開、私下多次感謝台灣的付出。馬政府執政期間,同樣在美國期許下針對敘利亞難民提供組合屋與醫療協助,歐巴馬政府也表示感激。只是這次面對的是難以預測的「伊斯蘭國」,所以馬政府的態度更加低調、不張揚。

但即使沒有「伊斯蘭國」的潛在威脅,台灣還是面臨其他外來的安全威脅,政府的責任正是保護人民的安全。特別是當人民不清楚實際情況,產生「台灣參與反恐戰役可能遭受報復」的恐懼時,政府的責任除了安撫民心,就是做好包括最壞狀況的各種想定規劃、情資蒐集以及民眾在國外旅行的提醒和保護。換言之,政府的執行力才是關鍵。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