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議會於3月份下旬完成今年度的政府預算審核,其中,市長鄭文燦選前大力提倡的社會福利政策,預算編列較去年增加30億元,編列項目包括生育、育兒津貼,以及健保費補助、假牙補助、增發敬老津貼等多項老人福利政策。由於桃園市境內有許多重大建設計畫正在推動當中,所需資金盡皆龐大,同時間,移居桃園的人口也不斷增加,若再加上福利政策大餅,不免令人擔憂桃園市未來的財政狀況,將急速惡化。

鄭文燦表示,福利政策沒有顏色,因此原有的福利預算幾乎沒有刪減,而且為兌現他於選前提出的社福政見,福利預算更是大幅增加,鄭文燦認為這是府會和諧且具有共識的象徵。但這類一昧討好民眾的社福政策,其實是台灣政治生態惡化的源頭之一,相較於台北市長柯文哲重新檢討社福措施、訂定排富條款的「勇氣」,不禁令人擔心鄭文燦身為當今最年輕的院轄市長,是否耽溺於肉桶政治的窠臼。

以解決少子化、育兒問題,及老齡化社會需求為名,近年來台灣候選人選舉時的政見,多會涉及社會福利政策,並且開出津貼、補助等競選支票。立意聽來良善,但考慮目前地方財政幾乎全數處於負債的狀況下,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財政空間去推動此類津貼、補助的社福政策,必須要審慎評估。若是舉債發放津貼、兌現選舉支票,終將陷入財政惡化的漩渦。

除了要衡量地方政府自身的財政收支狀況外,推行的社福政策是否能達到真正「幫助弱勢,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效果,也值得深思。桃園市政府最後拍板定案的社福政策,替65歲以上老人健保費全免政策,設置了所得稅20%的門檻,以及每人每月最多補助749元的限制。然而,為老人裝假牙的政策卻未訂定排富條款,不免令人匪夷所思,難免他人質疑鄭文燦此舉是避免類似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反彈。

雖然鄭文燦表示,桃園的負債比在六都當中最低,僅有262億,對比負債最高、擁有2451億負債金額的高雄市,桃園的財政狀況算好。然而,與此同時鄭文燦寄望中央補助興建的重大建設預算卻超過千億元。

市議員舒翠玲於6月5日質詢時,質疑目前的社福政策預算已經較去年增加30億,未來市政府還計畫推動免費公車、免費營養早餐、社會住宅、綠線捷運、台鐵地下化等政策,她認為絕對會拖垮市府財政。同樣的擔憂,市議員閻中傑也早在5月26日桃園市政府財政局、主計處工作報告與質詢中表示,捷運紅線由高架改地下化,中央若不買單,桃園將增加上千億元支出,社福政策立意雖好,但政府還是得量入為出。

事實上,單以鐵路地下化為例,所需興建費用而言至少即為高架化的兩倍以上,市長受訪時也表示,所需預算估計為1千億左右。即使樂觀估計中央同意地方自籌款不超過兩成,對市府的財政而言都是嚴酷的挑戰。

鄭文燦在受訪時一再強調桃園境內的幾項重大建設計畫,雖然所需經費龐大,但實際上並非由地方政府獨力承擔,部分預算理應由中央政府支應。

然而,中央政府的補助操之於人,財政收支是否健全操之於己。若干社會福利支出固然有其市場需求,但在年輕世代面臨薪資成長有限、呼籲世代正義的同時,桃園市民的未來,能否迴避過於期待中央補助又大舉擴張社會福利支出的「財政幻覺」,仍值得新任的執政團隊自我惕勵。〈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