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習於用時間刻下生命的記號,318如此鮮明壯麗,323如此不義受創、330如此磅礡動人、410的告別手勢使人充滿期待。還有其間的許多小日子。參與過這場運動的人有自己的記憶詮釋,於我個人,318是一種召喚、啟迪、清洗。

318之前,我擁抱著小確幸生活,不想再去凝神思考台灣政治與社會的難解叢結,許多朋友與我一樣被大局的晦暗絕望所籠罩,雖憂心台灣政經前途卻懷憂喪志。

有一群年輕人,其中一個叫陳為廷的,似乎特別盲動,幾乎任何抗爭事件中都有他,318之夜,他與許多年輕人闖入國會議場,然後風起雲湧撼動了社會。以後我們知道他的故事,他背著幾近無法被寬恕的過往衝向運動最前線,承擔了許多自認正義之士、道德人士迴避的改革之責。不須標舉,但也不必全盤抹煞他,即使知道陳為廷不能被眾多人原諒,我仍然要深深感謝他,他與身旁的戰友領頭引燃社會改革。

318有一可貴處是再次激發出台灣人各族群階層的熱情,並起而行動關心台灣的未來。一場運動並不僅於學運明星或訴諸學生的純潔性,包括陳為廷、劉喬安,還有默默在現場出力的許多街友,甚至有看守現場安全的黑幫人士。更多的是無名群眾,人人帶著自己的故事,甚而有生命的不堪與創傷,來到運動現場,提供一己之力發揮功能。戰地廚房旁,每夜來義剪的美髮師、每夜來烤免費民主香腸的黃先生。公投盟的阿公阿嬤、自學團體的大人小孩,形成運動後盾的教授群、公民團體。

我的腦袋裡裝有318的全景,包括我去過的國會議場、立院正門、青島東路、濟南路、林森南路8巷、行政院廣場。許多難忘的晨昏、許多識與不識的人,懷抱各種不等的對政治運動的理解與願景,在此相濡以沫、相互打氣。

那段時間,我易感易染的本質屢屢波盪,在他人眼中或許並不穩重成熟,但我內心的波濤洶湧是來自我獲得救贖,我封閉自得、冷漠旁觀的心被打動打開了,當我一再重返現場吸收地氣,如太陽花受陽光照耀一般,我感受自我生命受到洗滌。我看到現場許多人與我一樣,看到了台灣新的可能性與希望。

太陽花波瀾壯闊的運動,表面上並沒有獲得實質收益,反挫與反動的力量甚而更強固。但是,從去年大選到各個政治團體成立,許多具批判力、反省力的論述與行動的實踐,318影響性的深遠,於我是即使認知其不可為,但可為處希望渺小,卻永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甚廣。

每位參與者如人飲水,各有318物語,對我是刻骨銘心的,因為這場運動想呼召同行友人到街頭短講,相互串聯而觸發台灣出版自由陣線成立。因為當時對運動退場備感失落,看到現場數量豐沛的捐贈物資而為文呼籲回饋街友,因此在共鳴下成立無家可歸者聯盟,期盼長期關注街友議題。

退場之際,太陽花運動決策小組參與初萌的無家盟開會,最後透過街友實務服務的芒草心將大量物資轉送全省各處的街友團體,這是太陽花運動的影響所致。

此時此刻回顧318,深受感動的還有許多紀錄者、參與者寫出了一本本精采的書,《街頭守門人》(衛城出版)、《那時我在》(無限出版)、《這不是太陽花學運》(允晨出版)、《暴民畫報》(健行文化)、《學運世代:從野百合到太陽花》(時報出版)、《從我們的眼睛看見島嶼天光:太陽花運動,我來,我看見》(有鹿出版)、《太陽花之後》(聯經出版)、《野生的太陽花》(玉山社)等。我所知還將有更多的論述與觀察書籍正在寫作中。例如台大教授張小虹對占領中的椅子山等以原創性、藝術性內涵為文的評論

太陽花運動從群眾到核心參與成員、團體來自四方,運動規模的強度張力與發展產生的壓力,涉及面向頗多,包括議場核心領導權、運動方向、切割行政院一役、退場時機等等,有許多運動內傷與分裂存在,其中引發的衝突也是運動的必然現象。以旁觀者角度,泯除宿怨相挺為國或許太高調,然而今日百花齊放回應了出關播種的初衷,看向共同的方向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318太陽花還要盛開,金光閃閃瑞氣千條,因為台灣前途將更險峻,時間幾乎來不及了。台灣這列車要駛往何處去,我曾為之因憂心徬徨,而陷入不再作為、自我閹割的狀態,我甚至自動避開做運動的人,因為不想攬事上身。

但318精神鼓舞了我這顆芥子,重新讓我意識到蝴蝶效應的力量。我願,我能,那時我在。因此我的人生有了這美麗的烙印,我會撫觸這個印記,提醒我回到那個固守青島東路大門口的318之夜,在反覆衝撞的疲憊後見到天光,拿到那朵太陽花的時刻。以花之名,以花為記,為這島嶼的你我繼續燃燒奮鬥,永永遠遠。

作者:楊索(作家、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