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的一間獨立書店「南崁1567小書店」在今年獨立發行了《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南崁1567」成立邁入第3年,以社區書店為經營方向,不僅販賣書籍,也販售飲品、舉辦講座、市集,已成為進入社區的藝文聚落。

 

而我在書到達三餘幾天後便讀完,這本書的小標題是「其實,每個人都能找到一間與自己心靈相契合的書店」。說實在的,我是個興趣是逛書店,也立志終生在書店工作的人,到現在逛過的書店不算少,但要說有什麼書店是讓我一見傾心,堪稱心靈契合的書店,那真的是沒有。但我看著書裡一篇篇由老板娘「夏琳」寫著在「南崁1567」發生的大小事,那裡有著從學生到高齡80歲的各式常客,我便了解有多少人需要一間屬於自己的街角小書店。

 

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常想到在三餘工作後認識的常客們,在和常客變成朋友前,我一直認為跟「客人」成為朋友是件很奇怪的事。如果要說第一個和我們變成朋友的常客,便是一位幾乎每天坐在吧台和我們聊天的高中生。一開始我們用「電影弟弟」來稱呼他,他喜歡電影,喜歡買書勝過看書,不能喝咖啡卻老是光臨我們二樓的咖啡館。

 

這樣的陳述乍看下很文青,但他其實只是個幼稚、不能稱討喜卻使人不得不與他變熟的孩子。他總是說自己是我們的同事,每天來光臨是為了上班打卡,其實我不懂是什麼樣的吸引讓他願意每天踏入同一間書店、和同一群人聊天,但我想也許三餘的存在意外的讓他有了歸屬感,而這樣的認同是很難用言語形容,只能在一些談笑和某些神奇的時刻知道一間書店的存在對他們來說有什麼樣的價值。

 

《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在發行上只能在全台獨立書店或實體通路購買,沒有上網路通路,也沒有上大型連鎖書店。這樣的方式在黃湯姆發行他最新的詩集《火星上的抒情詩》有實驗過,我稱之為「實驗」便是這樣的方式對出版者而言有一定的危險,作品的曝光率相較之下比較低,卻能吸引更多讀者前往獨立書店購買,進而支持到每間獨立書店。

 

後來觀察幾間獨立書店的銷售狀況,《火星上的抒情詩》及《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在實體店面銷售成績遠比想像的好,這樣的結果貌似成功,但因為讀者在網路通路買不到書而只能在獨立書店買,憑良心講,銷售狀況比一般有上網路通路的書籍好是能預想到的。

 

而《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夏琳用幾乎成本的價格給了各家獨立書店,限制折扣並鼓勵以原價販售,甚至還親自送書到三餘,我能夠確認的是這本書的出版絕對不是一個賺錢的生意,而只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走入獨立書店,以消費支持小書店的存在。

 

作者:曾儀靜

 

(編按: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每星期五固定推出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