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日發表任內第6次的國情咨文,也是繼去年11月民主黨於國會期中選舉慘敗之後,歐巴馬首次面對共和黨掌控多數的國會兩院。為了反駁外界對其是否進入跛鴨倒數任期的譏諷,歐巴馬在過去兩個多月做足國內外政策利多宣傳,繼而以自信、堅定的態度來為這場重要演說定調,甚至無畏虎視眈眈的共和黨對手。

未來兩年絕對是歐巴馬定義其總統政績(presidential legacies)的關鍵兩年,而這場國情咨文也有著為今年年底即將展開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初選定調的政治意味。

回顧過去6年,歐巴馬整體施政表現遠遠不及2008年與2012年美國選民兩度高票護送他入主白宮的期望。惟從歐巴馬的角度,著重且放大部份內政政績成果是有效舒緩國內批評的務實策略,因此歐巴馬在咨文中主打「中產階級經濟學」及向富人增稅,搭配美國經濟有所起色、失業下降與油價下跌的有利大環境,大力宣揚赤字減少以及將未來增稅所得用於資助中產家庭的減稅優惠和社區大學2年免費就讀等教育補貼措施,若再加上去11月逕自以行政命令宣布移民法案等一連串討好中下階層人民的作為,歐巴馬運用一貫強勢與高超的演說說服技巧,將內政政績極大化。甚至白宮一改過去保持國情咨文機密作法,前一天即上網公告,展現「開放政府」的嶄新視野。

儘管上述許多新的政策宣示很難在共和黨掌控多數的國會兩院過關,歐巴馬仍不惜祭出否決權,明顯挾民意來對抗共和黨,可以預期未來兩年美國共和、民主兩黨惡鬥與內耗情況只會繼續。歐巴馬此舉可謂一魚兩吃,先是硬著頭皮不向共和黨示弱低頭,也預先替未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國內政策議程定調,降低來自同黨同志的批判。

相較於內政優勢,外交表現平平的歐巴馬在咨文中著墨較預期的少。除了持續宣揚自伊拉克與阿富汗撤軍決定正確,以及呼籲支持自由貿易的共和黨能配合通過「貿易授權法」(Trade Promotion Act,簡稱TPA)俾美國加速「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與「泛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簡稱TTIP)的談判簽訂之外,歐巴馬的外交成果的確較乏善可陳。

即使上述兩項貿易談判也有時間緊迫感以及無法操之在我的無耐感。而歐巴馬因應當時美國反戰民意所做自伊、阿兩國撤軍所留下的權力真空,亦屢遭批評是造成伊斯蘭國(IS)等恐怖組織趁勢崛起坐大的主因。因此歐巴馬於咨文中呼籲國會繼續授權以武力對抗恐佈組織IS,延續自去年9月以來超過3,000次空襲行動,但仍維持絕不出動地面部隊的立場。

但不容否認,歐巴馬任內採取比小布希時代較為弱勢、較依賴外交協商與同盟合作的外交戰略,結果並未能給世局帶來更多和平,因此微妙的美國民意變化會否構成下屆美國總統選舉外交政策的辯論,勢必影響歐巴馬的外交遺產。是以歐巴馬近日操作美國與世仇古巴關係正常化之舉,確有轉移在諸如烏克蘭、伊朗、以巴衝突、敘利亞與朝鮮半島外交缺乏重大進展焦點的考量。

在亞洲與中國方面,歐巴馬採取「以行動代替言語」的策略。去年兩度訪問亞洲,包括去年11月在亞太經合會(APEC)後進行中國的國是訪問,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達成數項重大協議。三年前揭櫫的美國「亞太再平衡」(Rebalance)戰略部署輪廓清晰浮現,即將進行的印度之旅更具有擴大此一制衡中國崛起的戰略縱深鋪陳。

歐巴馬一改首任拉攏北京的急迫感,連任後改採較謹慎、耐心且全面性的政策,期望一步步將中國帶進國際建制的框架,成為負責任的崛起大國,或至少減少中國成為協助伊朗、北朝鮮等危險國家的眼中釘。

由此可見,歐巴馬任期迄今,內政成就多於外交成就,但是剩餘任期內受制國會少數困境,只能不服輸地與共和黨對撞,外交上則祈禱不要出現重大危機,能夠安全下莊。至於歐巴馬的歷史地位,就留給歷史學家來檢視定義。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