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集團旗下的銀行家雜誌(The Banker),將2015年「全球及亞太地區最佳財長」頒給我國財政部張盛和,這也是首位獲得國際專業財經雜誌肯定的台灣財長。

張盛和獲選的主要理由是成功推動極為困難的不動產及所得稅制改革,並能有效化解反改革阻力,建立以回饋稅制為主的財政健全方案,對改善國家財政及縮小貧富差距有長遠影響與助益。

然而,這一切改革果真是張盛和的傑作嗎?

當前政府的財政問題由來已久,馬政府上台6年多來債務高漲,前財長李述德將遺產贈與稅稅率自50%降為10%,濫發9百億的消費券等作為,前者正是造成政府刻意創造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後者則只是導致政府財政更形困難的散財作為之一。

張盛和接任部長2年多來迫於財政窘困、政府面臨舉債上限,只得陸續推出財政改革方案。然而,其中的證所稅推出不久即告夭折,他又坐視房地產市場在都會區飆漲逾倍,至今抑制囤房的房地合併課稅方案仍未見基本草案。

整體而言,對影響貧富差距最大的財產交易之課稅,財政部除了成功推出不痛不癢的所謂的豪宅稅之外,幾乎毫無作為。反而對台灣最迫切需要的高階人才的薪資所得增加課稅可能妨礙人才的爭取。

至於遭民進黨吳秉叡與薛凌等兩位「傑出」財委會立委反對的兩稅合一扣繳率減半措施,雖然的確是這一波財政改革最主要的措施,但政策構想卻源自於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2年多前就提出的政策建議。如今拖了2年之後,張盛和才在馬總統交議下半推半就的推出打折版方案。

綜上所述,從李述德對富人減稅的諂媚政策到張盛和所謂的改革,馬政府一路走來忽焉在左、忽焉在右的財政政策,從來都不是財政部長的個人主張或理念。

今日台灣有誰擔得起全球最佳財長的稱號?那家遠在歐洲的銀行家雜誌真是誤會大了!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