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底當蘇格蘭獨立公投決定舉行時,各界紛紛開始「發揮創意」繪製新的英國國旗。因為目前英國(聯合王國)的國旗,是由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三國的國旗圖案疊合而成的。如果蘇格蘭脫離聯合王國獨立,那麼國旗勢必需要更改,失去目前圖案中藍色的部份。

從國旗的設計可以知道英格蘭對蘇格蘭的包容態度。四百年前英、蘇兩國合併時,並不是用武力征服,而是由英女王伊莉莎白傳位給當時的蘇格蘭國王,透過「共享君主」而形成攣生國家,最後統一成單一的「大不列顛王國」。

同樣的包容態度,也展現在倫敦對蘇格蘭獨立的和平理性上。相較於一百年前愛爾蘭透過戰爭得到獨立,蘇格蘭的獨立無疑是人類歷史上少見的和平理性的分裂國土行為。

不同於華人堅定的國家統一信仰,大不列顛的島民們對國家認同的態度是東方人難以想像的,這也許和歷史有關:有多少人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國王和德國皇帝是表兄弟呢?又有多少人清楚知道,所謂的「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其實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呢?

--------------------------------------

不列顛群島在歷史上最早是凱爾特人的居所,這個族群曾廣泛分佈在歐洲許多地方。羅馬帝國興起後四處侵擾,凱撒征戰高盧時第一次渡海入侵不列顛,攻打了他們口中的「蠻族」凱爾特人,此後經過幾任皇帝的治理,最後建立了不列顛尼亞行省。

但北方高地環境阻止了羅馬帝國的擴張。最後哈德良大帝在羅馬帝國和「蠻族」的邊界,築起了一道橫跨不列顛島的城牆要塞防線,後世稱作「哈德良長城」,這也是現今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大致邊界線。

帝國衰退後,羅馬軍團撤回歐洲大陸,不列顛回到蠻荒,沒有文字也沒有歷史,只有零星的幾個小國家,傳說中的亞瑟王就是這個時代的人物。這段時期裡,不列顛迎來歐洲各族的移民,包括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朱特人、皮克特人等等。

西元七、八世紀起,維京時代開始,原本居住於斯堪地那維亞的維京人入侵歐洲,在各地建立了許多政權,甚至遠達基輔羅斯(現今烏克蘭的起源),其中一支在法國西北海岸定居,建立了諾曼王朝。11世紀左右,這些維京人又渡海征服了英格蘭,建立了英格蘭第一個統一王朝「金雀花王朝」。

在島嶼北方,西元九世紀左右,蘇格蘭地區也由當地的皮克特人建立了蘇格蘭王國。此後大約九個世紀間,蘇格蘭和英格蘭都是兩個獨立的國家,都鐸王朝結束時,無子的伊莉莎白女王將英格蘭王位傳給蘇格蘭的國王詹姆士六世(稱英格蘭的詹姆士一世),這兩個國家才成為共主聯邦,但直到一百年後,才透過聯合法案合併成單一的「大不列顛王國」,也就是現在英國的的前身(目前英國的正式名稱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

回到當代,蘇格蘭為什麼要在和平統一四百年後又回頭尋求獨立?這問題的答案可能和台灣人的習慣性思考完全相反。

在東方傳統觀念裡,國家代表的是個人的民族認同,是個人對社會的認同。這個認同透過「父子、親族、鄰里、國家」的漸次展開來實現。所以台獨主義者和統一論者都強調「民族認同」,只是一方強調台灣民族,另一方強調中華民族。這一點在蘇格蘭獨立裡,其實只佔了很小的一部份,而且是被統獨雙方都刻意忽略不提的一部份。

最主要的原因,是「民族」和「民族主義」在當代西方思想中,已經漸漸成為一個「髒字」,代表的是不論個人喜好的一元價值,代表的是泯除個人差異的集體主義,代表的是不計代價不論手段的極端主義。對於漸次整合力求消滅國界的歐洲來說,強調「民族」其實是走歷史回頭路的保守態度。

蘇格蘭獨立公投的選項,其實並不是「獨立vs統一」,而是「獨立vs現狀」。這個現狀代表的是英鎊、護照、天塌下來有倫敦頂著。而獨立代表的是必須解決一大堆現實問題,大到貨幣,小到水電,唯一不變的可能只有女王和靠左行駛。

二次大戰後,英國屬地紛紛獨立,但大多數屬地遠在海角天邊,本來就有自己的政府,財政上也不依靠倫敦。但蘇格蘭和英格蘭只有一牆之隔,獨立的必要性何在?獨立帶來那麼多麻煩事,為什麼不保持現狀呢?

這問題的答案,也許在「政府效能」上。英國政府不是不好,但只要一牽涉到地域問題,麻煩就沒完沒了,台灣也常在吵預算分配不均,建設重北輕南,偏鄉比不上台北。一個大政府在對外問題上可以展現較強的「國力」,但現今歐洲甚至世界已非幾百年前那種你死我活的軍事鬥爭局面。在現代世界裡,小而美的政府像是北歐、瑞士等等,才是大家羨慕的對象。如果蘇格蘭人自己有政府,擺脫英格蘭六千萬人的包袱,是否能在長期競爭上,為蘇格蘭人帶來更多利益?也許這才是蘇格蘭掙扎於獨立與否的原因,而不是因為盲目的民族情感。

「讓蘇格蘭出去競爭吧。這對大家都有好處。」.............英國媒體大亨梅鐸對蘇格蘭獨立的看法。

--------------------------------------

再回到台灣,也許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理解台獨運動的深層原因之一:無能的中華民國政府體系和老舊僵化的中華民國憲法造成的經濟停滯。看看蘇格蘭,也許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台獨運動的未來:和解的世界架構下,小而美政府更能適應變化。

主張統一者的論點除了強調民族認同,還不停鼓吹大市場帶來的經濟利益。但依附於大國,成為大國的一部份,也許可以得到短期的利益和虛榮的民族自尊心,但長期來說也會被大國拖累,手腳無法施展,被中央忽視,成為邊陲,終而沒落消失。

台灣不可能永遠「維持現狀」,全球競爭情勢不斷變化,停止進步就是被淘汰。未來必須改變,而蘇格蘭的改變值得台灣人的密切觀察,不只是觀察投票結果而已,而是小和大之間的取捨。

作者:二火(文字工作者)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圖之2:離投票日還有兩天,反對蘇格蘭獨立的民眾也作最後的挽回努力。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