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國家地理協會等研究團體,在12日出刊的美國科學雜誌《科學》(Science)發表研究結果,白堊紀的肉食性恐龍棘龍,背上有著長得像魚鰭般突起的長棘,比起在陸地上,更適應在水中生活。

根據日本共同通信社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12日報導,這項研究是根據在北非發現的少數棘龍(Spinosaurus)化學標本數位化,研究其骨骼構造後確認。棘龍體長約15公尺長,比目前所發現的肉食恐龍暴龍(Tyrannosaurus)中最大的樣本還大了2.5公尺。

研究團隊推測,棘龍原本是在陸地上的物種,進化成適合在水中生活的狀態。研究學者驚嘆,「與其說是肉食性恐龍,在體型上不如說像是早期的鯨魚」。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棘龍屬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種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非洲,約為1億1200萬年到6500萬年前。

棘龍最初是在1912年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命名。最初的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摧毀,但最近幾年發現了其他的頭顱骨、爪子、胳膊、尾錐、頭冠等身體部分的化石。

目前仍不完全確定棘龍屬有一個種還是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是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化石發現於摩洛哥。

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長度可達2.2公尺,長棘之間推斷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的帆狀物;然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

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目前已有數種看法,包括調節體溫、視覺展示物。

棘龍的頭顱骨長寬但是較矮,外形類似上龍類,棘龍被認為是以中型鳥臀目和蜥腳類恐龍以及魚類為食。一項針對棘龍科牙齒的氧同位素組成研究,推測棘龍是陸地動物,但也偶爾會在水域中棲息,類似北極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