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UNCLOS)生效20週年,國際海洋法公約締約國第24屆會議暨《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生效20週年紀念會議9日在聯合國紐約總部舉行。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第31屆會議也於同日在義大利羅馬開幕。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必須解決過度捕撈、海洋酸化、陸地上的活動和氣候變化等問題給海洋帶來的諸多壓力。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則強調,魚類產品帶來的動物蛋白占全球消費的17%,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這一比例甚至可以達到50%。

潘基文秘書長在6月8日「世界海洋日」表示,人們應當「保持海洋的康健和多產,和平、平等、永續地利用海洋資源,以造福於人類的今世後代」。9日指出,海洋對人類的生存和福祉至關重要,並就此呼籲各國在應對包括氣候變化等諸多全球性挑戰的背景下,再次堅定其恪守《公約》宗旨的決心。

潘基文表示,海洋不僅為人類提供了包括食物、就業等在內的諸多重要資源,還可在實現旨在促進全人類福祉的千禧年發展目標以及制定2015年後的全球發展議程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國際社會必須共同致力於解決海洋所面臨的嚴峻

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9日指出,為全世界12%的人口提供生計的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在保障糧食和營養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際社會應採取緊急行動解決該部門所面臨的一系列永續發展挑戰。

糧農組織總幹事達席爾瓦出席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第31屆會議並發表講話指出,漁業產品在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人口的食品和營養需求方面有著廣闊的前景,但由於過度捕撈、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帶來的挑戰,使得世界各地生活在農村和沿海的貧困人口的生計受到嚴重影響。

  

達席爾瓦強調,魚類產品帶來的動物蛋白占全球消費的17%,在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部分亞洲國家這一比例甚至可以達到50%,此外,漁業和水產養殖業還為世界上一些最貧困的人口提供了生計和食糧。因此,漁業和水產養殖業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此次為期5天的會議將就「促進漁業的永續發展」和「負責任的生產行為」兩個重要問題進行討論,並考慮制定推出相關的作業指南。

  

會議的與會者包括阿爾及利亞、孟加拉、巴西、幾內亞、印尼、馬利和斯里蘭卡等國主管漁業及農業部門的政府部長,以及來自亞塞拜然、迦納、瓜地馬拉、洪都拉斯、伊朗、馬爾地夫、納米比亞、秘魯、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等國的高層官員。

據統計,全世界12%的人口依靠海洋維生,人類從魚類和水產品中攝取的蛋白質,占蛋白質攝取總量的17%,預計在今後20年中,人們對魚類蛋白質的需求量將增加1倍。然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顯示,全球漁業和水產業資源的28%已經被過度捕撈。

1982年12月10日,各國在牙買加蒙特哥灣召開的第3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通過了《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

《聯合國國際海洋法公約》於1994年7月28日生效,目前共有145個締約國。由於《公約》對內水、領海、臨接海域、大陸棚、專屬經濟區、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因此在處理各國在領海主權、海上天然資源和污染管理等問題上具有重要的指導和裁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