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吳明敏等7位與農業經濟有關的學者今(9)日召開記者會,抨擊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馬政府正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是犧牲廣大人民利益來成就少數財富的政策。學者主張,服貿應該重新談判,將農業排除在外;自經區則限定採用國產原料,才可以為台灣農業加值。

這7位農業經濟教授包括,開南大學行銷學系榮譽講座教授吳明敏、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主任吳榮杰、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屏東科技大學農企管理學系主任陳淑恩、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主任曾偉君、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培慧等人。

吳明敏表示,在服貿協議上,與農業有關的項目包括,開放畜牧業的顧問服務業,這對台灣現有的飼料業、飼料添加劑、畜牧育苗等供應鏈的相關生產、運輸的傷害難以預料。畜牧業上中下游都可能受到不同波及,但政府卻沒有完整的評估與事先研擬配套補償措施。

至於服貿協議開放批發、經銷、運輸、倉儲、零售和餐飲業,吳明敏表示,中國可以以較低成本的「一條龍」模式對台灣農民予取予求,對於台灣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至於自經區若開放中國農產品原料進口,學者認為將衝擊台灣的農業。陳吉仲表示,台灣、中國及其他地區農產品每公斤的進出口價格差異,分別是,在茶葉部分,中國90元,台灣452元;蕃茄部分,中國14元,台灣35元;花生部分,中國35.4元,東南亞41元、台灣43元;鳳梨部分,菲律賓7.7元,台灣18元;乾紅豆部分,中國28元,台灣48元。

陳吉仲表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對於農業開放這麼大,按照所謂「前店加後廠」的規定,也就是自經區內的前店,其任何委託加工者都是後廠,那就等於所有的台灣都開放了。

吳明敏也表示,這個規定等同變相容許管制中的2,300多項農工原料進口,尤其是對中國的830項管制農產品也全面棄守。大量國外進口的落花生、紅豆、茶、蔬菜及水果等原料,取代國產農產品的食品加工原料市場,如何能為台灣農業加值?

陳吉仲表示,他們並非反對自由貿易,而是在全世界農產國家要開放時,都會謹慎考慮到相關衝擊。而蔡培慧也說,WTO杜哈回合談判還在進行、沒有結論,也是因為農業進口議題。

陳吉仲表示,政府這次是開放包括全球與中國的農產品以零關稅方式進口,全世界有那個農業國家有這樣開放?即使日本加入TPP,也在某種程度保護他們的農業。

蔡培慧也指出,WTO的杜哈回合談判從2000年前迄今,之所以沒有結論,就是卡在農業議題上。台灣目前的糧食自足率只有30-32%,比日本的40%、韓國的45%、德國的83%都還低。所以,台灣目前不應該開放農業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