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本週二核定基本工資案,決議自明年起調整,但該案同時設下物價指數(CPI)累計3%的調整門檻。對此,「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洪敬舒今(26)日接受新頭「星期話題」節目專訪表示,新設門檻將使基本工資依法每年召開審議委員會的時程延宕,產生3年空窗期,對於底層弱勢勞工更形不利;另外,就算召開審議委員會,受到資方和經濟部門以經濟景氣阻擋,調整幅度勢必不可能到達3%,台灣未來20年內都不會有「分配正義」存在。

洪敬舒表示,以近年物價指數增幅來看,去年的CPI是1.93%加上前年的1.42%,合計才將近3.3%,累計2年才達到3%的門檻。因此,新設的附帶決議「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累計達(含)3%以上時,再行召開下一次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將使得下一年度基本工資調整,距離上一年度可能有3年的空窗期之久,造成工資調整遞延的現象,但物價不斷上漲,基本工資卻定格,對底層弱勢勞工相當不利,而對資方而言,1次調漲基本工資的幅度過高,也不見得是好事。

洪敬舒說,即使CPI累計達3%門檻可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恐怕仍受資方和經濟部門以經濟景氣為由,阻擋基本工資調整幅度,調幅勢必不到3%。薪資無法反映實際物價調漲,未來基本工資若無法到3%,等同實質薪資倒退。

洪敬舒也坦言,3年才一次調整基本工資,薪資成本總量增加恐怕也對雇主形成龐大壓力,基本工資若能逐年調整,以分期付款方式減輕薪資成本總量,對資方壓力也不會那麼大。因此基本工資若無每年商議,對勞資雙方都不利。

針對目前貧富差距的問題,洪敬舒表示,解決關鍵還是必須「回到所得」,使工作代價能夠提升。雖然官方數據顯示,貧富差距倍數從6.39小幅降至約6.1倍,但大眾仍普遍無感,主因是政府透過給予低收入戶津貼等方式,以援助低收入者來縮減差距,但這不代表民眾的真實所得增加,貧富差距也並非真正減少。甚至,政府以舉債方式發放津貼,反而讓社會整體承擔債務。

洪敬舒指出,為促使「所得分配正義」有2種方式,首先是「直接分配」,即透過加薪或調整基本工資。但目前政府只使用道德勸說企業加薪的方式,甚至曾經嚐試減少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也沒讓錢能真正到了勞工的口袋。因此,逐年調整基本工資,改善薪資失序問題,才可能達到整體薪資往上拉的效果。

洪敬舒接著說,其次是,以「間接分配」方式實現「所得分配正義」,透過加稅,政府藉徵收稅收,以支應勞動者在生活上的各項支出,如托嬰或長照政策等。勞工支出減少,儲蓄也可以增加,達到分配正義。但目前加稅政策不太可能推動,加薪又只能以勸說方式,現在基本工資又被勞委會以門檻卡住,台灣在未來20年內都不會有「分配正義」的存在。

另外,在社會福利或民生法案的改善上,洪敬舒指出,國內法案粗糙且急就章,如同先前勞保破產爭議,長照可能也遇到相同的問題,勞工盡了繳費的責任,但享受服務時又產生變數,造成底層勞動者內心相當無奈。

至於未來薪資政策要如何亡羊補牢?洪敬舒說,未來應研議如何處理物價指數需累計3%的附帶決議,使經本工資調整能回到每年審議的方式。勞委會若以違法方式,用附帶決議推翻法律,台灣法治將瓦解。

另外,洪敬舒認為,基本工資計算標準應該有合理的計算方式,將失業者的扶養負擔計入,而且勞委會應公布合理基本工資調整公式,回歸自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