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近年來政府大量使用BOT進行公共工程與土地開發,學者張勝雄今(30)日提出質疑指出,政府不一定知道廠商的真正營運模式,當廠商說他們營運困難時,可能還去外面花天酒地;同時,跟廠商簽訂長期合約,也可能剝奪了下一代的決定權。
全站首選:「彩蛋」被漢光演習洩底? 美軍秘密給台灣貧鈾穿甲彈? 專家 : 其實真相是…..
民進黨今日舉辦第2場的8年執政研討會。在交通議題上,邀請前交通部政次賀陳旦發表論文,並邀請前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澤成與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副教授張勝雄等人擔任與談人。
針對高鐵、高速公路ETC等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多項BOT案,張勝雄提出質疑說,長期合約可能剝奪下一代的決定權;而且政府也不一定知道廠商的真正營運情況,當廠商說他們營運困難時,可能還去外面花天酒地。他建議,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應該好好檢討BOT模式。
不過,賀陳旦則認為,台灣有相當多BOT的案件,都跟大型房地產有關。至於公共工程部分,其實可以不必太怕引進民間力量。
但張勝雄還是建議,民進黨若有機會執政,應該放慢BOT的執行速度,必須在很多小的案例去累積經驗,瞭解何謂公共利益,否則吃快會弄破碗。
此外,張勝雄也質疑公共建設的核心精神說,建設單位都會不斷主張要蓋更多的工程。但是否必要,則需思考。他以台北捷運為例說,原先花了4千億元,蓋了80多公里地鐵;現在還不斷延伸。但台北捷運賺錢嗎?運量這麼高,4千億元攤提下來,其實並沒有回本。現在的收入頂多只能應付日常的營運費用。路線越延長,還是會越虧本。但只要讓捷運局單獨存在,他們就會不斷的擴張下去。
他說,但是到最後,卻是要讓人民住到桃園,每天來回花3個小時通勤;就像現在捷運A7的合宜住宅一樣,這是台灣要的土地利用嗎?值得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