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近日發起「助人工作者 挺多元成家」的連署活動,希望心理、社福等各領域的助人工作者,基於站在第一線時面臨的困境,起而支持更健全的成家制度。此連署的條件嚴格,連署者的工作經驗必須超過5年,但1個月內仍號召了573位助人工作者參與。心理諮商師劉安真更表示,這份專業應該對社會正義有所承諾,對於不平等的現象,工作者必須投身或倡議改變,才可能真正幫助當事人。

多年來,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持續往「多元成家」的方向努力,希望推動3套成家制度:同性婚姻、沒有性別/性傾向限制的伴侶制度,以及多人家屬制度;伴侶盟強調,無論是何種性傾向、彼此間是什麼關係的人們,都該受到體制善待、法律保障,建築起不同樣貌的家庭。

今(21)日上午,伴侶盟風雨無阻地邀集多位不同領域、同樣是站在第一線的助人工作者召開記者會。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說明,近年來同志大遊行的參與人數很多,部分宗教團體甚至會說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已成主流族群,邊緣化其他的聲音,但第一線的助人工作者知道事實絕非如此,因為他們在不同領域裡,確實遇到許多人的人生困境,而伴侶盟希望透過他們的見證,讓社會真正理解同志仍然艱難的處境。

弘光科技大學教授劉安真對此作出詳細解釋。劉安真同時擁有心理諮商師的身分,她提到,在一些研習場合裡,有諮商師認為社會對同志族群已經非常友善、平權,但她犀利反問「那你認為你身為同志,跟你身為異性戀者,人生會一樣嗎?」劉安真說,沒有諮商師會接到「喜歡上了異性,請問該怎麼辦」的個案,也不會有父母哭訴著孩子愛上了異性,請求諮商師幫忙「矯正」;而她更曾在諮商現場親眼目睹,一對女同志伴侶出於家人的期望,對彼此坦白30歲必須分手、結婚。

劉安真強調,婚姻的不平權是一種歧視,傷害同志族群的心理健康。她回憶過去,助人工作者常受到「價值中立」的侷限,忽視當事人在社會上受到的壓抑;但她質疑,當服務對象的問題並非個人問題,而是源於社會加諸的歧視、不公平對待時,關在一間小小的心理諮商室裡,討論著如何調適處境,對這個人真的有幫助嗎?

劉安真進一步說,2000年開始,社會正義成為心理諮商的重要理論;這份專業應該對社會正義有所承諾,對於社會上的不平等現象,工作者必須投身或倡議改變,才可能真正幫助當事人。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則分享了1個真實故事,說明在不健全的成家制度下,助人工作者常常無計可施。她提到認識多年的男同志好友阿維,有一天,阿維的外籍伴侶發現感染愛滋,而根據台灣法律規定,外籍的愛滋感染者必須驅逐出境,這對情侶面臨被拆散的危機。不過,台灣另有法律規定,若是台灣配偶傳染愛滋病給外籍配偶,後者可以不必離開,只是傳染愛滋給他人者,要處5年以上、1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林宜慧說,阿維瞭解到法律規定後,希望可以證明是他傳染愛滋給伴侶的,因為阿維心甘情願坐牢,只求伴侶留在台灣。沒想到,即使阿維願意坐牢,這樣的願望也不可能實現,因為林宜慧向他解釋「同志婚姻在台灣不合法,你們根本不是『配偶』」。

林宜慧哀傷地回憶,阿維是個做粗工的人,黝黑健壯,那天卻在諮商室裡哭得什麼氣概都沒有了,後來也很少再來找她,因為「他知道我無能為力。」

林宜慧更強調,不是只有阿維一個人會發生這類的事,無論每個人對於家庭或家人的感受、定義如何,如今的法律和體制,確實對許多人造成限制。

伴侶盟理事長許秀雯律師則表示,這麼多的助人工作者站在第一線看見苦難,起而聲援,國家也必須正視社會上多元成家的需求,否則簽署再多的國際人權公約,也無法妝點破網。

伴侶盟的志工們透過靜態劇場的方式,表現助人工作者、被協助對象與國家社會、法律體制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整體可謂一大困境。圖:王立柔/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