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11月參觀「復興之路」時,首度提出「中國夢」的概念,從今年3月起,更透過演講、受訪、寫信及信者會等形式,闡述所謂的中國夢,他曾提到,「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對此,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今(16)天邀請多位學者,一同剖析「中國夢」可能遭遇的問題。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蔡明彥指出,即使中國夢能夠實現,中國恐怕也會淪為「孤獨的大國」

與會過程中,蔡明彥指出,若中國持續排拒國際社會主流價值、不願承擔國際責任,即使能夠實現中國夢,恐怕也會淪為「孤獨的大國」,或許能因利益結合找到合作的對象,卻可能因為欠缺共同價值的連結,缺乏真正的朋友。

蔡明彥更進一步指出,中國不應該只是重視自身國力的「垂直成長」,而忽略「水平成長」,特別是中國和國際主流價值的接觸及加強國際合作。

蔡明彥表示,中國夢的內涵包括:實現民族復興;追求強國、富民、強軍;堅持「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以及持續「和平發展道路」。他也提及,中國夢可能面臨到國際主流價值、與美國的關係、外界對中國民族主義抬頭的疑慮以及緩和周邊國家對「中國威脅」的關切等挑戰。

而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林文程則歸納習近平中國夢的內涵,係以中華文明為基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典產黨領導,推進依法治國的政治制度、堅持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與世界各國友好合作。不過,他說,習近平的中國夢是一個口號,目的在於鞏固他自己的權力地位,確保中國共產黨能永遠執政。

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說,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人口數量紅利的結束、經濟和環境矛盾升高、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民間消費不足、產能過剩、房地產畸形、地方政府與企業債務急劇上升等。他也進一步指出,中國社會發展的挑戰,有著貧富差距嚴重、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就業形勢嚴峻、群體性事件日增等問題。

另外,政治大學財政學系主任黃智聰提及,中國至少有中國夢的願景,那台灣的台灣夢在哪?他指出,台灣夢不能建構在中國夢之上,但可藉由兩岸的互動來提升台灣的地位。

最後,國策研究院院長田弘茂在結論時表示,對於習近平的中國夢,台灣不需要有單一論述,可以有多種看法,因為台灣是個民主多元的國家。他指出,雖然領導人不同,但胡錦濤、江澤民的觀念依然存在,國家的改變是一種連續性的過程,提出新的願景並不代表將中國的新舊願景一刀切。

他認為,接下來我們可以關注的是習近平的中國夢是否和中國人民的夢相符?他說,有些中國人民已經漸漸產生相對剝削感,開始發現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一些手段,而非他們的努力。他也提到,中國人民也許不在意習近平有什麼夢,但他們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