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台灣的日頭不僅炎熱,街頭也很狂野。從洪仲丘案、大埔民宅強拆,到最近的服貿協議,處處充滿了抗爭的景象。但無可諱言地,除了服貿協議、核四公投,民進黨勉可沾上邊外,其餘的議題民進黨幾乎都被邊緣化。

持平而言,不管是大埔民宅、洪仲丘案,在立法院開聲援記者會的幾乎都是民進黨立委;到街頭關注被警察施暴的,也多半是民進黨公職;黨的客家部黨工投入大埔當地抗爭的支援;都更條例等修正案或陸海空軍刑法修正案提出,也都是黨籍立委;但升高到黨主席層次,除了在中常會後開口罵罵馬政府「狂暴」外,僅能默默地穿上白襯衫,以一個公民身份參與國防部前的抗議罷了。

常在社運晚會擔任主持人的孫友聯說的好。如果是28日抗議服貿晚會,蘇貞昌到場,他會邀請蘇上台演講;但如果是大埔事件的晚會,他僅會介紹台下有貴賓民進黨主席到場關心;但換了不分區立委吳宜臻,他則可能邀請吳上台。因為吳這段時間投入大埔抗爭活動頗深。

蘇貞昌對此不是無感。他參加國防部抗議後,上週詢問黨的主管,為什麼鄉民可以發起這麼大規模的抗爭活動,但黨卻得花費龐大資源、動員各地遊覽車上來,才有這種場面?主管的回應有許多,時勢、社會氛圍、大家的子弟兵都得當兵等等。問到大埔拆屋時,黨能做什麼?一位主管回得妙,大概只有黨主席蘇貞昌自己坐在張家藥房前對抗挖土機,才可能擋下。但搞不好,黨主席最後還是被警察給抬走?

這段時間以來,台灣社會對馬政府倒行逆施相當反感。反應在民調上,藍綠的支持度的確逆轉;民進黨以些微數字超越國民黨。但如果問民眾對於民進黨扮演反對黨是否稱職,恐怕數字也會很難看。重點是,人民並沒有感受到,在這一波又一波起的民怨裡,民進黨盡了她最大力量去跟受苦的人站在一起。

這裡並不是說,40個民進黨立委應該在立法院表決時,佔領主席台,打到一個都不剩;或是黨主席蘇貞昌應該去大埔或凱達格蘭大道靜坐到脫水送醫。台灣人民是很厚道的,自己做不到,也不會要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一定得去犧牲性命。

換句話說,人民要求的並不是民進黨一定得採取激烈動作,但人民希望民進黨採取的是有效、且給人民有希望的動作。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曾執政過,他有8年執政的包袱,但如何將8年包袱轉化成執政的基礎,才是更重要的。

以大埔事件為例,這絕對非僅是修改土地徵收條例,把幾個公共利益字眼放入就夠了。民進黨中央、地方都執政過,不可能不知道有些都市更新、土地重劃,一定得觸及土地、民宅的徵收與拆遷;但也就是因為執政過了,民進黨才更該用他的經驗,以「未來準執政黨」身分告訴民眾,一旦執政後,哪些社運團體的要求是她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她難以接受的;透過這個誠懇對話過程,突顯出馬政府的冥頑不靈,讓社會大眾可以清楚區隔。

再以兩岸服貿協議為例,民進黨一直批評馬政府談判前黑箱作業。但不可諱言地,基本上信仰自由市場的民進黨也故意不講明,到底開放的64項大的行業裡,民進黨真正反對開放的是哪幾項。蘇貞昌四處跟業者座談,鼓勵業者上街自救;但民眾難免心中會問,如果有一天你執政了,你真的會反對開放我的業別嗎?

下個月,民進黨要辦8年執政研討會。但如果淪為各個前部長來這裡吹噓當年的英勇,這個不會有效果。畢竟很多人早就從民進黨的宣傳得知,雪隧是游錫堃挖通的,高鐵是殷琪蓋的;更重要的是人民想知道,過了5年,這麼多土地徵收弊端、過度開發,蘇貞昌會如何反省當初的樂生事件;蘇蔡兩人又如何反思中科三期環評衝突等等。而經過了2008金融風暴,再回來看當年硬推的二次金改,甚至衍生出扁家向金主要政治獻金等等,這種政府自以為可以安排金融秩序的迷思,到底又有何禍害?

換句話說,把自己的價值、政策、甚至底線,跟社運團體、社會大眾講清楚。過去的執政到底犯了什麼錯,又會如何避免?唯有這樣,在澎湃發展的社會運動裡,民進黨才找得到自己切入的角度與定位。否則,老是畏首畏尾,不敢真正交代自己真正的信仰、價值與政策時,黨主席每到社運的場合,就會引起反感:反正我們把國民黨搞垮後,就換你上台了,這麼急於來收割,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