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準備,別上路!」兩岸兩會今(21)日下午2時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此,多個民間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決策「黑箱」、「密室」,要求陸委會將承諾提出的「衝擊影響評估報告」升高至行政層級、依據行政程序法召開聽證會。此外,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呼籲,政府應將「服務貿易協議」送至立院審議,並在審議完成前,不得通知對方生效。

台灣勞工陣線、兩岸協議監督聯盟、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等團體下午舉辦記者會表示,依據「服務貿易協議」第24條「生效」相關規定,書面通知後協議於次日生效,因此,他們要求政府公開雙方談判、研議內容,並由立院審議「服務貿易協議」,決定協議是否生效、何時生效以及生效條件,藉此研擬配套措施。

賴中強指出,以美韓FTA(自由貿易區)為例,自2007年雙方簽署到2012年生效,韓國政府共花了5年時間與業者溝通、進行內部協調,因此,他呼籲,台灣民主不能被掏空,「協議」應由立院批准才得實施,讓立院發揮實質監督功能。

台灣勞工陣線聯盟秘書長孫友聯則指出,根據協定內容,未來將大舉開放陸勞來台,傷害台灣人的工作權,惡化目前勞動條件,薪資水準恐更低。對此,他批評,政府草率簽署協議,決策有如「酒駕上路」。

依據「服務貿易協議」,我方開放金融、醫療、電信等64項服務業。對於開放中資進入金融業,孫友聯要求,中方投資人應公開聽證,要求簽署切結書,不變相提供政治獻金,影響台灣政治。

針對印刷、出版業開放,孫友聯則說,由於中國在新聞、出版業都有特殊管制,印刷出版應該與新聞自由、出版自由合併談判,應該同時給予台灣進入中國業者新聞自由、出版自由。

對於中資進入第2類電信事業之轉存網路服務、存取網路服務以及數據交換通信服務,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蔡季勳也憂心,中國著名的「長城」、「金盾」等關鍵字搜尋過濾、封鎖行為恐影響台灣言論自由。

另外,關於開放中方以「合資」、「捐助」的方式來台設立財團法人醫院,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指出,台灣目前醫療問題並非醫院數不足,而是醫療品質低落、人力資源缺乏。她批評,醫療改革緩慢,政府卻以「資金」為導向,簽署協定,將醫療業推向「商品化」、「市場化」,導致醫療結構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