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日反核大遊行,全台灣北、中、南、東約20萬人走上街頭,規模浩大。北部第一大隊由核電災民組成,即使台灣尚未發生過核災,核廢料的存放問題也早已影響放置地居民健康多年。來自蘭嶼的輔大學生惠三表示,迫切的希望能快將核廢料遷出蘭嶼,還給蘭嶼居民健康的生活環境。

曾在蘭嶼服兵役的林正尉也為了蘭嶼核廢料上街抗議,他表示,當地居民當年以為是蓋罐頭工廠,從沒想過是政府將核廢料丟到島上,年紀大的耆老30年前就開始反核,如今擔心未來沒有人反核,讓土地繼續遭受污染。年輕的代表,惠三表示,即使政府有給與補助,最重要的還是生命,所以她堅決反核。

台大原聲帶社致力於將原住民的聲音帶到社會上,此次參與反核大遊行,社長台大社工系Giyav Salinganlj表示,政府應該重視原住民的文化和土地,而非一味的將核廢料倒到偏遠的部落。政府當年並未針對核廢料的影響公開資訊,她們的權益在無形中被謀殺。他也提到,經濟部與台電建議將核廢料放置在台東縣達仁鄉,此選址離屏東縣也很接近,除了台東縣居民外,也應該聽取屏東縣民的意見。

原住民大專院校青年組織由成大、台大、世新、政大等組成,主要訴求為停建核四,不再發展核電,也呼籲政府應聆聽現核廢料放置處居民的意見,並且持續追蹤居民的健康狀況。組織成員Yunaw Sili表示,核廢料選址本身就十分不公平,經濟利益產生的垃圾卻要偏遠地區居民承受,何來社會公平。

開南大學副校長黃適卓組織桃園鄉親一同反核,他表示,桃園市國門之都,未來的航空城,但在核四50公里的距離內,依福島核災的標準,當地的飲用水及食物都不能食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將核電廠蓋在首都及國門附近。

鹽寮反核自救會會長吳文樟表示,從69年核四徵地就未徵求地方民意,地方居民生存在恐懼中30多年,除了自身的安全外,也十分憂慮下一代的健康。這次的鳥籠公投是假民主,即使真的要公投,也應由地方公投開始,了解地方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