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便當也能做環保?根據環保署估計,全台每年可吃掉50億個便當或套餐,為了解便當對全球暖化的影響程度,環保署與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今(10)日宣布,已完成3款最受歡迎台鐵便當的碳足跡盤查,透過國內首張碳足跡標籤,民眾可得知這些便當在製作過程中,耗費多少地球資源;業者也能藉此找出生產鏈中,可節能滅碳的方法與階段。

便當是台灣傳統餐飲的一大特色,也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主食。其中,台鐵便當備受歡迎,2011年產值高達3.7億元,2012年平均一天甚至可賣掉2萬個便當,銷售量驚人。因此,為了了解便當、套餐的排碳量,並當作良好的示範案例,台鐵及環保署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公布3款便當的二氧化碳當量,希望能引領低碳飲食風潮。

這次完成盤查的「傳統排骨便當」、「八角排骨便當」,及「懷舊排骨菜飯」,碳足跡分別是1.3、1.5及1.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按照原料取得、製造、配送、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回收等五大生命週期階段進行評估。

環保署管考處處長黃萬居表示,以傳統排骨便當為例,原料取得的排碳量最高,包括豬隻的養殖、雪裡紅、白米等主食及配菜的種植、餐盒材質選用、及原料運送至中央廚房的距離等,碳足跡即占了五大階段的85.4%。

黃萬居說,不同的配菜、餐盒、食材、運輸工具及距離都會影響碳足跡。透過產品上的碳足跡標籤,民眾選購商品時,可以了解從生產、製造、運送、使用至回收等過程產生的排碳量。他期望,其他業者也能跟進,讓全民一起了解「食」在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並思考如何透過在地生產等方式,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

台鐵餐飲服務總所協理黃振照則說,這次計算了3款台鐵最受歡迎便當的碳足跡,未來希望在製作便當時,選擇低碳、健康的食材,並使用環保的包裝、改善廚房及銷售點的機電設備,希望能在3年內減少5%的排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