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主張應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的說法,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則持相反立場。他認為,中國事務部的成立,外界自然會將該部主任何時赴中訪問視為民進黨對中政策的指標,並將能否對話的責任全攬在民進黨身上,反而無助於民進黨在現有的基礎下發展中國政策。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7)日邀請賴怡忠,就恢復中國事務部的想法提出不同於蘇貞昌的另外一種思考。他指出,當年中國事務部與國際部的合併,主要是為了資源整合與戰略設計,並且捨棄以往由兩岸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對岸,改以國際的高度來處理中國問題。

賴怡忠表示,中國事務部的成立,首先在部門整合上可能會出現問題;再者,中國政策的補強與增進中國議題的操作能力,不一定要透過額外成立中國事務部才能達成目標。

此外,賴怡忠也提到,中國事務部成立後,該部門的組織任務將成為外界檢視的重點,如果屆時該部門主任難產、或蘇貞昌未出訪中國,外界必然會批蘇違反當初承諾,反倒變成民進黨內自身的政治麻煩。

賴怡忠認為,民進黨從來沒有排斥與立場大相逕庭的中國對話,但中國始終堅持必須在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的前提下,才可坐下來談。當黨內上下皆把與中國交流當成重點任務時,民進黨若放棄台獨黨綱,等同為了中國而拋棄自身所堅持的理念,「未來面對國民黨,是否代表連公平正義的理念也可以拋棄?」

提到台獨黨綱的存廢問題,賴怡忠說,民進黨始終將統獨問題與台獨黨綱視為自己選舉失敗的一塊絆腳石,但事實上在民進黨最低迷的時期,台獨支持者始終是民進黨背後很大的一股力量。他認為民進黨應該思考的是,為何這麼多不滿馬英九的民眾,仍無法將票投給民進黨,而非將問題通通歸咎於統獨的立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