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預期下,歐巴馬政府週四(17日)宣布取消對緬投資禁令,並任命22年以來首位駐緬甸大使,以肯定緬甸推動民主改革。美國與緬甸外交關係正式邁向歷史新頁。

自從緬甸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在4月的選舉勝選進入國會之後,西方國家即逐步取消對緬甸實施多年的嚴格制裁,也讓緬甸漸次走出長達數十年的威權統治與外交孤立。不過,翁山蘇姬週二(15日)警告西方國家不應過度樂觀。

美國在15年前對緬甸實施嚴厲制裁,以懲罰當時惡劣虐待人權的軍政府。週四的消息一經宣布,參眾兩院與企業界對當局的做法同表歡迎,不過許多人權工作者紛紛指出,緬甸實際上仍存在虐待人權的問題,對一個持續由軍人掌權,且仍有數百名政治犯遭監禁的政府給予這樣的獎勵,時機嫌早了一點。

華盛頓民間機構「美國支援緬甸運動」(US Campaign for Burma)組織指出,緬甸軍隊對北部克欽邦(Kachin)少數民族的攻擊變本加厲的事實,並未被公諸大眾,而殘暴的軍事行動已迫使近10萬難民為走避戰火,逃至臨時避難所。

這些顧慮已在美國政府內部引發回響。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斯雷廷納(Ileana Ros-Lehtinen)即表示:「我們對過去一年緬甸軍政府在政治改革上的確實影響所知如此有限,我堅決反對撤回我們對緬甸唯一可以加以運用的影響力。」

捍衛緬甸少數族群權益的「聯邦民族團結委員會」(United Nationalities Federal Council)即已在5月10日當天,公開要求國際社會「切莫暫緩或取消對緬制裁,應等待並觀察是否(緬甸軍政府)在2012年6月10日以前停止克欽邦的軍事攻擊行動」,再行決定。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與緬甸外交部長溫納孟倫(Wunna Maung Lwin)會面後,昨(週四)在國務院的聯合記者會上正式放行美國企業赴緬進行投資。

希拉蕊宣佈,美國將取消美國金融業對緬出口禁令,並准許企業投資緬甸各項經濟產業,包括藏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礦業開發。她指出,這是目前為止華盛頓對緬甸推動改革,所作出最重要的鼓勵行動。

儘管放寬投資限制,美國仍未取消武器禁運與緬甸進口限制,同時仍禁止美國企業與緬甸軍方相關的公司從事交易。

白宮也宣布,由於緬甸民主改革仍屬「萌芽」階段,因此目前仍會維持對緬甸嚴厲制裁之架構,以確保緬甸繼續推動改革。擔任緬甸特使的米德偉(Derek Mitchell)將成為1990年以來首位美國駐緬甸大使。媒體報導,米德偉還是一位台灣女婿。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