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歌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th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最近發佈1份調查報告,指出世界各國雖然遭逢全球性的經濟問題,對國防武器的胃口仍然不減。亞洲國家的軍事採購金額,在2010年更攀升到3千億歐元,成長的比例高於其他地區。

全球的軍火買賣中,亞洲國家就佔了44%,領先全球。這些國家感受到威脅,持續不斷地自我武裝。例如印度大半個世紀以來與巴基斯坦衝突不斷,對中國的崛起又相當憂心,本身卻無法製造先進武器。

荷蘭國際廣播電台(Radio Netherland Worldwide)昨(18)日的1則報導引述斯德歌爾摩和平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衛哲曼(Pieter Wezeman)的說法,指出印度80%的武器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其他國家也積極想要賣軍火給印度,畢竟這是1個很大的市場。

去年,法國就成功地與印度簽約,準備賣戰鬥機。英國、德國和美國這幾年來都在向印度推銷自家的軍火。

其他的亞洲國家也都基於對鄰國的戒慎恐懼而積極武裝。韓國對朝鮮的一舉一動都很留意、巴基斯坦對印度嚴加防範、中國密切注意臺灣的發展,連新加坡都有心要防範於未然。這些國家大多投入大量的資金追求軍事現代化。

這份報告顯示,中國已經從世界最大的軍火進口國,轉變成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中國軍火的出口對象主要是巴基斯坦,但正在追求擴及其他國家。衛哲曼懷疑,中國正在使用軍火出口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意圖取得非洲等地的石油和礦產。

衛哲曼指出,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美國和俄羅斯仍將是最主要的軍火出口國,但中國、韓國和土耳其都會積極擴張自己的軍火市場。

荷蘭國際廣播電台這則報導也引述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Clingendael)的軍火專家高.克萊恩(Ko Colijn)的見解,指出美中兩國將會日益緊張。克萊恩表示,在南海地區衝突日增,日本、越南和韓國都正在積極加強軍備。

研究顯示,對面臨衝突的國家而言,大量軍備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為了降低各國軍備競賽的壓力,國際社會正在推動「武器貿易條約」(Arms Trade Treaty),要求各個想買軍火的國家能滿足某些條件。

目前這個條約欠缺強制力,但好歹是第一步。克萊恩說,至少這項條約規範各國,不要把軍火當成香腸或牙刷那種一般商品,輕易地買賣。想要買賣軍火,必須先滿足某些要件。這包括人權,也就是買方是否是交戰國家,以及這個國家是否尊重武器貿易條約。只有在這些要件中達到高分的國家,才可以進口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