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民主看似很廣泛,其實也很具體的發生在許多有華人聚集的國家和社會中,尤其在民主價值及所遭遇挑戰上,值得進一步分析,馬來西亞獨立新聞在線前總編莊迪澎便直指中國和台灣的民主發展,對於華人社會有指標性的作用。

今(10)日的的Newtalk「開放編輯室」節目,特別邀請了包括華人民主書院校長鄭宇碩、香港社民聯主席陶君行、馬來西亞獨立新聞在線前總編莊迪澎、師大教授楊聰榮及中華大學教授曾建元,來解析此華人民主的發展。

鄭宇碩表示,雖然中國對於經濟增長與維持社會的能力還是很強,改革開放30年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未來也有願景,不過,人民不滿的情緒逐漸高漲,例如珠三角向來是較富的一群,最近卻時有動亂,表示出中國人開始逐漸從追求社會穩定到追求民主自由。

陶君行則分析,現在的香港對中國非常依賴,要是中國沒有民主,香港一定沒有民主可言。他直言,中國現在是用管理者的角度,而不是用平等的角度來看香港,香港的民主就會受到限制。陶君行表示,現在情況是中國發展影響香港,他希望香港民主發展也能日漸影響中國內地。

楊聰榮則比較各地區華人的角色,在華人較少的地方如馬來西亞,華人可能會產生社會問題;中港台華人占社會絕大多數,華人社會自然會聚焦這三個地方是否能開出民主花朵。至於新加坡則非常獨特,雖然是華人聚集區、也被稱許是效率政府,但卻難被稱為是「民主」國家。他也預言,上次大選在野黨拿下可觀票數後,星國可能還會再遭遇大變動。

鄭宇碩也提到,目前的趨勢很明顯,就是威權和所謂「發展主義」都受到挑戰,這在中港台都十分明顯。

莊迪澎則由1998年副首相安華發起的烈火莫熄運動講起,他表示,烈火莫熄重新激活了馬來西亞公民意識,讓大馬民眾開始懂得爭取權利。2008馬來西亞全國大選,安華的在野黨聯盟取得突破,結束執政黨絕對優勢,給馬來西亞人有「換政府不再是遙遠想望」的感覺,各民族也有更大動力出來抗爭。

莊迪澎說,今年7月9日「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第二次大集會,雖然政府事前有文攻武嚇,逮捕200多人,但當天仍有4、5萬人明知道警察會暴力鎮壓,還是上街表達訴求。他也強調,集會當天很多華人參加,形成多種族遊行,對大馬來說是很有意義的變化,現在是大馬華人是最勇於求變的時刻。

楊聰榮表示,傳統上東南亞華人被視為保守派,因為華人身為移民,總是為了求安定、避免參與政治,因此被視為與威權政府站同一邊。他舉例,像是緬甸為了攏絡人心所制訂的經濟開放政策就是由華人推動。因此,他也特別強調,台灣和香港在華人區中是很突出的,因為民主觀念普遍深入人心,至於其他華人社會民主化,他認為還有一段路要走。

不過,莊迪澎則不認為如此,他表示,馬來西亞華人不算保守,1950-80年代華人改革都走在前面,但執政黨善用恐嚇政治來恐嚇華人:威脅若投給在野黨就沒華人代表,在華人不想讓回教管、馬來人不想讓華人管的情況下,就會讓執政黨坐收漁利,持續坐大。但是安華出現後,成為各民族都可以接受的首相人選,華人也開始出面投票。

談到網路對民主的影響,陶君行說,網路對民主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華人社會中,網路多半還是30歲以下使用者居多,主流媒體還是有比較大作用。鄭宇碩則補充,以網路來影響主流媒體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如果能達到媒體動員多元化,反政府示威必定能更浩大。莊迪澎也表示,馬來西亞’7月9日的遊行就是藉由網路的傳播,才能到萬人以上的規模。

楊聰榮則提出華人社會有普遍性、獨特性和網絡性三大特性,其中網絡性最為重要,華人就算分佈在世界各國,還是會藉由各種網絡來互相支援。例如當時印尼獨立初期,華人無法出版書報,就藉由新加坡華人幫忙出版。藉由這樣的網絡性,身為台灣華人,我們可以思考要成為怎麼樣的世界性角色。但他也提到,中國民主化與否還是核心議題,只要中國逐步民主,對各地華人都是鼓舞。

鄭宇碩提到,成立華人民主書院就是要以民主價值取代亞洲價值,把教育從獨裁控制中獨立出來,以華人為對向、以網路為平台,補足華人對民主教育的不足。

莊迪澎則強調,中國和台灣的民主進程,對馬來西亞會很有參考價值。

節目最後,華人民主書院董事也是中華大學教授曾建元呼籲,台灣人要有世界觀,視野放大,作一個世界的島,只要對華人民主有貢獻,對台灣也是一種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