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7月的義民祭典是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祭典,其中義民廟的神豬比賽更是活動的高潮,然而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客家大老今(10)日一起召開記者會批評飼養神豬的行為。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飼主為了增加神豬體重,以強迫灌食、限制行動等方式飼養,是非常不人道的行為。客家籍文學前輩李喬則建議,義民祭典可以發揮客家族群創造力,例如用鮮花素果或米糕形塑出神豬的形體,取代血流滿地的大豬公,朝藝文展示的方向前進。

動物社會研究會辦公室主任陳玉敏指出,根據他們調查,全台56間義民廟中,約有8成的祭典沒有神豬重量比賽,並有3成的義民廟只用一般方式飼養的普通豬當神豬祭拜,並未規定一定要用不正常飼養的神豬,代表「神豬重量比賽」根本不是義民祭典「不可或缺」的項目。

此外,對於動保團體控訴飼主不人道的豢養行為,飼養人士不斷強調飼養過程中會讓神豬「吹冷氣、掛蚊帳、按摩」等倍受禮遇的說法,聯合大學經濟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林本炫則駁斥這些說法根本不值一聽,他指出神豬在被餵養到一定的重量後就會被「下窟」,也就是利用竹竿等器具限制神豬行動,讓牠最多僅能翻身、無法站立,更無法運動以加速其增肥,並不斷的灌食,如果神豬不吃就敲打其口鼻繼續灌食,讓神豬飽受痛苦。

客家學者新竹教育大學退休教授范文芳也指出,台灣目前有許多文創產業吸引世界各國的目光,讓外界關注到台灣的文化風俗是好事,但同時也要注意到台灣風俗的品質,而不是一味地以捍衛所謂的「祭典文化」自居,讓這些動物飽受折磨,「可以保持祭祀精神,但祭祀方式可以創新改變。」

朱增宏指出,目前民間已有許多廟宇以鮮花、米果或環保材質做成的「創意神豬」取代充滿殘虐與血腥的「神豬比賽」。他強調,動物社會研究會已經發起連署並得到超過百位的客家人支持,讓不尊重生命的「神豬重量比賽」就此消聲匿跡。

影片說明:動物社會研究會製作揭露神豬飼養過程的影片。<警告>本影片內含血腥內容,請自行斟酌是否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