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馬政府希望於2015年推動徵兵制,新台灣國策智庫認為,擴大實施募兵制,無法解決兵源不足問題;智庫認為,關鍵在於應適度增加義務役人員待遇,開闢軍人學習管道,減低因當兵形成的經濟損失和相對剝奪感。

新台灣國策智庫今(28)日發表「台灣國家願景:國防政策」白皮書。書中認為,台灣社會「少子化」問題嚴重,國防人力逐漸不容易獲得;擴大實施募兵制,但沒有顧及成本精算及人力問題。

智庫表示,傳統實施的徵兵制是將維持一個軍人的成本大部分由當兵的人自行負擔。當兵的人損失(自行負擔)的是他的時間成本,及若不當兵可在外工作的薪水與在軍中所獲薪水的差額(機會成本),以及因為軍隊較一般工作辛苦危險所應反映在薪資的補貼。募兵制就是由國家來負擔維持軍人的全部成本。因此,關鍵在於,納稅人是否願意共同來分擔軍人的維持成本,而不是只讓那些被徵兵者負擔大部分。

因此,智庫主張,國軍應增加招募志願役士官,作為操作高科技裝備的有效人力。另一方面,適度增加義務役人員待遇,開闢軍人學習管道,減低因當兵形成的經濟損失和相對剝奪感。

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陳文政就指出,一年役期的就足以訓練出堪任的戰鬥員,問題是低效能的訓練方式,反而浪費珍貴義務役人力資源。況且「少子化」下,如果連徵兵制都不足需求員額了,募兵制怎麼可能募得到足夠的員額?

同時,前國防部長蔡明憲也指出,以色列、韓國及新加坡等國,面對鄰邦軍事威脅,到目前都還維持「徵募並行」的制度。中國不僅沒有放棄武力犯台,且這三年來,對台灣針對性的兵力部署更是有增無減。況且「全募兵」的人員維持費大約是徵兵人員的2-3倍,國防預算一定會大幅增加。馬政府不能以「民粹」討好選民,而犧牲了台灣國家安全及人民的生命財產。

此外,在對外軍事採購越來越困難下,智庫也認為,台灣應該認真進行必要武器的研發與自製。蔡明憲就建議,在「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下,應著重「空優、海優、反登陸」的武器研發及部署。例如:一、自我研發部署500噸級以下的小型潛艇,以擴大台灣海洋戰略的縱深;二、強化研發部署短、中程岸製反制飛彈,以阻嚇敵人犯台的軍事源頭;三、可以考慮自我研發量產、部署反登陸攻擊直昇機、無人駕駛飛機及飛彈快艇研發及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