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無意外的情況下,台中縣紅派的要角張清堂順利取得首屆大台中市議長的寶座,他不僅逼得國民黨占多數席次的情況下無法提名正副議長人選,也粉碎了台中市長胡志強想要徹底與派系劃清界線的神話,對民意代表來說,「實力」才是最大的籌碼。

胡志強是台語老是有聽沒有懂的市長,而張清堂又是國語始終不輪轉的議長,這樣的府會龍頭組合,未來要實踐胡志強「世界的大台中」願景,恐怕還有段距離。

擅長都市形象戰的胡志強在參選大台中市長過程中,被台中縣的派系掐住脖子,吃足了苦頭,先是紅派的廖了以參選聲浪不斷,在府院黨高層勸退的過程中,派系中人又到處放話不服,僅管最後在廖了以出面緩頰及主動操兵下,順利將紅派要角收服到胡志強的競選總部中,再加上黑派的全力相挺,表面上似乎是派系整合完成。

但選舉過程中,胡志強的基層行程安排積極度不夠,這種消極的抵抗,增加了輔選的困難度,也讓派系人士頗有微詞,派系要角曾經說過「贏是胡志強贏,輸是派系輸」,結果一語成讖,胡志強在台中縣輸了3萬票,選後從中央到地方,對派系指責極深,甚至黨中央傳來要趁機消滅地方派系的聲浪,而胡志強一句「寧可失敗也不能腐敗」,更是意在言外,讓許多曾經幫他的派系友人們,心寒到了極點。

從胡志強的市府團隊人事布局來觀察,重要的局處幾乎都是胡志強原有的台中市府團隊成員,台中縣只能淪為副手及配角,讓原本就對合併一事感到惶恐的台中縣府公務員來說打擊更深,就連肝病纏身而不得不赴大陸尋求換肝機會的台中縣長黃仲生,臨行前都忍不住唏噓及感嘆。

以胡志強不服輸的個性,絕對不會屈服在派系的陰影下,更別談派系共治,從人事的安排就可嗅出端倪,選後傳出的紅派林敏霖、張壯熙、楊瓊瓔或黑派郭榮振等可能酬庸當副市長的人,都被他一一排除在外。

張清堂與林士昌這組原台中縣正副議長的出線,或許讓縣市不平衡的現象稍稍緩和了一些,但張清堂與林士昌擅長的基層巷戰,與胡志強熟悉的媒體空戰,是截然不同的形式,張清堂走本土路線,而胡志強則是都會形象,磨合期究竟有多久?也頗令人玩味。

最重要的是張清堂在紅派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與林士昌的選區又恰是大台中的邊陲地帶,他們倆絕不容胡志強小看台中縣、獨厚台中市,張清堂當上議長後,第一件要跟胡志強算的帳,就是台中市的跨年晚會竟然沒有發函邀請原台中縣選區的議員,這口氣許多台中縣選區的市議員都吞不下去,顯示縣市之間的本位主義仍在,雖然合併後是一家,但看起來這二家還沒有真正融合成一家,雙方的歧見仍在。

胡志強在市議會中除了要過25席泛綠議員這道難關外,如果連張清堂都無法安撫得當,這4年恐怕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