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0日「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家扶基金會針對大台北地區的調查發現,9成7的孩子期待父母的陪伴,3成5孩子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今(17)日家扶基金會陪同孩子走向街頭,喊出「陪我聊天」、「給我讚美」等口號,希望社會正視兒童心理成長與人權。

家扶基金會針對大台北地區5所國小、國中、高中生做學生親子相處「優質陪伴」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698份。今天對外發布這項調查結果,資料顯示孩子認為父母不陪伴的原因,近八成(79.5%)是父母工作很忙、沒時間。

問卷指出,國中以上的孩子有超過五成(國中53.6%、高中56.2%)認為父母不了解自己,有兩成(21.3%)近期沒有受到父母鼓勵讚美,其中有一成表示從來沒有受到父母正面鼓勵。

再者,問卷也發現孩子希望和父母一起參與的事,有近八成(79.7%)希望和父母一起從事休閒活動,六成七(67.1%)希望父母陪伴聊天,近六成六(65.9%)希望和父母親一起吃飯,也有五成(50%)希望父母參與學校活動。

家扶基金會強調,孩子要的不多,就是需要父母花時間關心了解,因此家扶發起優質陪伴、「愛」住我家四部曲,落實四一計畫:家長至少每天一個擁抱、一次讚美、一同吃飯、一回傾聽。並以HOME為口號,提出H(Hear:用心傾聽)、O(Open:開放態度)、M(Mental:重視心理需求)、E(Encourage:給予鼓勵和讚美)。

今日家扶基金會邀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若琳副教授及親子作家陳安儀,陪伴孩子走上街頭大聲說出「我不要寂寞長大!」,希望提醒父母或照顧者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給予應有的成長權益。

家扶基金會副執行長何素秋指出,調查也發現有青少年表示希望父母陪伴是以前的想法,現在不陪也無所謂,或認為父母會讚美等於是世界末日到了。陳若琳也感嘆的談到,現代父母有錢給孩子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伴,孩子失去家庭的依附及歸屬感時,會開始向家庭外發展,更容易受外界不良影響,造成偏差行為。

陳安儀則指出,現代的孩子應有跟父母每天相處的權利、喝母奶的權利、親近大自然的權利、每天至少自由的玩一小時等各種權利,現代孩子的遊玩已被各種補習和才藝課取代。她強調:「其實當父母也是挺虛榮的,當孩子大小事都喜歡跟你聊的時候,那種滿足感可真是難以形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