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代中人與自然的接觸已經不若農業時代的密切,年青人可以再為家鄉做些什麼?參加今年暑假由台灣農村陣線主辦「2010夏耘農村草根訪調」計畫的台大學生童智偉認為,年青人可以在農家與消費者間扮演中介的角色,利用網路特性去推廣在地農業

童智偉是台大學生,平時在「農村讀書會」跟朋友觸及了許多農村議題,在加入訪調計畫後,進入了台東壢坵部落,希望藉由年青人的力量,透過外來資源的協助,讓部落小農生產可以維持下去。

他在「開放編輯室」提到,訪調成員跟隨當地的生產節奏,復耕小米、洛神以及樹豆等農作物,一開始加入小農復耕的原住民並不多,約4或5個。他們友善環境的農作復耕,還包括公田的生產模式,以及在地的產銷合作,把農作通路打出來,讓農民去控制農作價格,而農村陣線的成員紀錄了一切壢坵復耕的過程。

家裡務農的世新學生吳佳玲選擇到彰化二林王功去觀察蚵產業,她提到,許多加入訪調隊的成員與她一樣遠離家鄉後,就鮮少有機會再接觸農事,尤其暑假的訪調經驗,讓她有機會嚐到剛從蚵殼剝下的蚵仔,讓她對於彰化這片溼地,即將成為國光石化建廠腹地感到特別可惜。

她認為,土地可以收成農作還可以餵飽生命,石化產業並不能給予,尤其在石化產品大部分都外銷的今天,台灣要特別思考石化工廠污染後的環境就難以回復。所以經過一次實際進到蚵田工作的經驗後,讓該組成員決定在9月為彰化漁民進行抗爭,反對國光石化進駐彰化。

童智偉擔憂,台灣糧食自給率節節下降,而且國際油價不會再低下來,因此提昇糧食自給率是現今台灣極待關注的事實。他說,縱使不在農地工作的年青人,也能藉由網路特性,不管是文字、影像等方式去行銷在地農業,幫助在地小農能在當地存活下去。

農陣的夏耘農村草根訪調是第2屆彎腰生活節的一部分,取名「彎腰」有農作的實際形象,以及向土地彎腰敬禮的意涵。16日至17日在台大新生南路側門有彎腰小農市集,相關訊息可上http://bentlife.pixnet.net/blog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