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午環保署進行國光石化的環評會議,今(26)日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召開記者會批評,國內中油、台塑、中鋼等能源密集產業過去20年,對GDP貢獻都不到4.5%,很難相信光國光石化就能創造中油號稱的3.94%GDP。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今日開「揭開『虛幻之石化王國』真面目」記者會,台灣環盟表示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資料,全台能源密集產業在過去近20年都不到4.5%,2008年包括所有中油、台塑、中鋼、燁隆等能源密集產業,總共創造不及4%,國光石化居然能號稱創造3.94%的GDP。

台灣環盟表示,據主計處台灣人力資源調查報告,2009年化學材料、化學製品、石油、煤、塑膠製品製造業總共就業人口26.8萬,國光石化卻能聲稱每年提供40.2萬就業人口,營運後提供69.2萬就業機會。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認為,難道把工廠門口賣檳榔的人數也算進去?國光浮誇不實的環坪對GDP貢獻灌水太多。

國光石化的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裡,包含煉油廠、乙烯輕油裂解廠,以及41座石化中下游工廠等石油煉製設備相比,與現在台塑六輕相當。

徐光蓉質疑兩方的產能相當,不過台塑排放的二氧化碳扣掉發電廠還有4,000多萬噸排放量,這次國光石化上中下游一把抓,工業製程應該不比台塑新穎,怎麼可能排碳量只有1,200萬噸?

徐光蓉認為,國光石化環評書裡省卻在其他海域抽砂,或陸地購買砂的運輸問題,中油表示從工業港內、港外與水道浚挖所取得的土石可以「挖填平衡」,但經過計算後,如果只從海平面往上填,這些砂石只夠填5.5公尺。開發單位隱匿不足的土石要去哪裡取得問題,如從其他海域抽砂,對海底地形的變化或對附近漁塭都有影響。

環團批評國內石化產製品已超過國內需求,2009年外銷與國內石化工業用量相當,國光石化設廠與六輕五期擴建案顯然都不是針對國內需求而來。立委田秋堇表示,我國將丙烯列為ECFA降稅的早收清單,顯然是呈現石化產業擴張只為出口的事實,污染留在台灣,產製品都送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