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因經濟成長遲緩,已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寶座讓給中國。然而,北京大學金融系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卻指出,中國的經濟成長與1980年代的日本相似,許多華麗的數據背後,大有玄機。另外,摩根史坦利也報告說,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將會於2015年超越中國。

根據法新社昨日的報導,日本在今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率,僅止0.4%,不僅低於第一季的表現(4.4%),也低於經濟學家們的預測(2.3%)。如此一來,日本第二季的經濟產出為1.29兆美金,少於中國的1.34兆美金。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富士通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舒茲(Martin Schulz)卻提出警告,日本經濟產出近乎於零的成長,是中國與亞洲的需求量降低之結果。對主要經濟體而言,這意味著專注於海外的需求,並不足以保障國內經濟成長。

北大教授佩蒂斯則在《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發表一篇文章:<中國的GDP成長頗似1980年代的日本>,向那些因中國超越日本而感到興奮者潑了一盤冷水。

佩蒂斯指出,中國的消費佔GDP的比例,從2000年的46%,降到2003年的41%,到了2009年更只剩下35.6%。這在任何大型經濟體裡,都是史無前例的。而中國的家戶消費,在主要經濟體裡也是最低的。北京推動了一連串的政策想要刺激消費,但結果不容樂觀。舉例而言,汽車的消費提高了,但背後是政府的補助,這是無法持久的。耐久財的狀況也是如此。一旦政府的補助被吸收了,整個情勢就會逆轉。政府的補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人民繳的稅金。也就是說,政府是以極低的利息,透過銀行向家戶借錢,將來再由各家各戶繳稅金來替政府打銷債務。其結果將使人民今天增加消費,明天就減少消費。

中國想要避免對外資的依賴,就必須提高國內消費佔GDP的比例。如果想要在十年內增長到47%,平均消費額增長率就必須年年都比GDP的增長率高出3個百分點。儘管許多分析家評估中國未來十年的平均成長率可以維持在7-9%,佩蒂斯卻認為這是不太可能的。佩蒂斯認為,除非中國未來十年的平均成長率低於5%,消費要佔GDP的47%是不可能的。

中國之所以可以超越日本,是因為日本的經濟成長下滑。導致日本經濟成長下滑的因素,也可能在中國複製。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現在這種政府補助政策,而是藉由私有化來使各家各戶富裕起來。人民有錢之後,自然會提高消費。

摩根史坦利的分析家Ghetan Ahya則於昨日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印度在2011-2015年的經濟成長率將達9.5%。未來兩年內,印度就會追上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並於2015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速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