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高成炎昨(26)日應公督盟邀請,針對公督盟暑期志工,講述NGO組織運作與社運經驗分享。提到過去參與社運的經驗,高成炎說,社會運動時常會政治化,因為社會運動難免需要政治力量協助,如此才能使理念與訴求發揮更大的效用。

公督盟志工培訓課程昨天請來台大資工系教授、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高成炎進行「志工參與NGO經驗傳承與分享座談會」,高成炎除分享過去如何與政府抗爭反對興建核四廠的社運經驗外,也對於自己如何踏入社運界,與在場志工分享。

台大數學系畢業,最後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取得計算機科學博士的高成炎,有著看似與社運界八竿子打不著的學術經歷,為何一回國,就積極踏入社運界進行反核運動,對此,高成炎解釋,「在美國唸書時,有次前往波士頓,與一位目前知名的國內學者會面,當時那位學者支持核能發電,且一再說明核能發電的安全與穩定性,我也聽了他的看法,但不料,離開波士頓後的一個禮拜,就發生車諾比核能電廠事故。」這樣深刻的印象,使高成炎對於核能發電產生極大疑慮。

高成炎回國後,除在台大任教,也積極參與台灣的非核運動,他認為,要建立一個非核家園,就必須重視國會立法遊說,同時,人民力量與組織政黨也不容忽視。因此,除了有環保聯盟外,也於1996年鼓吹成立綠黨,希望從不同層面與壓力共同促使政府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

不過,高成炎坦言,這些反核四興建的策略與計畫,常因涉及激烈抗爭與挑戰當時權威,如1998年他曾提出集遊法部分條文違憲,並聲請大法官釋憲的控告政府事件等,都使他必須時常進出法院。但面對這些官司問題,他也說,「這些控告,我都不怕,重要的是要堅持自己的理念,做對的事。」

另外,高成炎還向公督盟志工表示,參與社會運動,其實免不了會有政治化的現象產生,他舉當時前往台電核電廠觀看核廢料處理的暫存區為例,「當初若不是有反核立委站出來,要求台電讓我們觀看核廢料的存放,否則我們根本無法進入場內瞭解情況。」所以,他認為,從事社會運動或多或少也需要政治力量的協助,如此才能使理念與訴求發揮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