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 newtalk 2010.07.19 江綺玲 施佩君 /台北報導

腦血管疾病一直為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國外先進國家普遍使用鎝-99m-ECD,進行腦質斷層灌注造影檢查,能有效幫助醫生診斷病患;而台灣的醫院因進口藥物費用過高,導致造影率偏低,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成功自製「腦血流造影劑」,不僅藥物效果相同,且價格可望是進口的3分之1,預計年底量產上市。

根據2001到2005核醫造影的健保資料庫顯示,腦血流灌注造影累積花費為第六名,但造影使用頻率卻在十名之外,台北榮總核醫部主任王世禎表示,一般來說因進口費用超出健保給付給醫院的金額,加上非國內自產,醫院考慮到方便性的問題,造成醫院造影檢查頻率偏低。

鎝-99m-ECD造影劑配合單光子電腦斷層攝影,有助於臨床醫師能在黃金時間掌握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做出有效地診斷。原能會核能所副研究員廖美秀表示,台灣自製的腦血流造影劑「核研雙胱乙酯腦造影劑(INER ECD KIT)」,目前已通過衛生署核發藥品許可證,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和原本進口的藥物效果相同,價格可望降至5000元以下,也在健保給付醫院的價格之內,未來將可提高國內檢查使用率。

廖美秀更進一步指出,研發的造影劑是透過兩瓶藥物,一瓶為乾粉一瓶為溶液緩衝劑,加上鎝99m為放射性核種,透過乾粉ECD進入腦部,混合的溶液注射人體,只要三十分鐘就能進行造影,以缺血性中風患者為例,90%的病患可立即偵測出腦部血流量的缺損狀況,除此之外,還能有效篩選適合做血栓溶解治療的病患,更能輔助診斷癲癇、退化性腦疾病。

最後,廖美秀提到,一般注射後病患不太會有不良反應,只要在用藥後補充適當的水分,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小心使用,會出現副作用的比率低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