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影像教育小組召集人林寶元,今(24)日在全民新動力節目,期許每個民眾都能運用簡單的工具紀錄社區故事,訴說自己社區的故事。

1970年代,台灣正興起一波鄉土文學論戰,林寶元說,此時他也在思考自己未來發展位置。最後,林寶元選擇向草根鄉土文化、一般民眾的角度靠近,致力關懷民間弱勢問題。

林寶元評論1980年代楊德昌、侯孝賢等人的「新電影」,對台灣歷史解讀批判性深度不足。不論是文化的啟蒙、歷史內涵,林寶元對「新電影」都有更大的期待。在懷抱影像紀錄觀點下放到民眾的抱負下,林寶元於90年成立台灣民眾文化工作室。

林寶元說,當時他與工作夥伴致力以紀錄片、戲劇等方式,讓藝術呈現歷史反省。不過相比於專業的戲劇從業人員,林寶元選擇讓一般民眾去詮釋戲劇。林寶元說當時工作室把媒體棒交給民眾,讓戲劇下鄉到社區,民眾既是演員,也是觀眾。

03年從美國回國後,林寶元加入社大影像教育小組,結合各地對社區或批判影像教育有興趣的人士,分別在影像技術實務及影像論述等努力。透過社區大學的平台,林寶元說,希望影像教育的理念與知識能夠落實在社區內所有參與的民眾,讓有社區意識的影片找到一塊發展的園地。

林寶元對由山線社區大學製作的紀錄片《穿越大甲溪的平行線—東勢支線戀戀情》非常讚賞。林寶元認為在主流媒體都未必能捕捉到東勢線火車的影像,透過工作團隊的努力,卻能將一系列珍貴的影像資料整理出來,紀念記憶中的東勢支線,相當難得。

素人紀錄雖然呈現出不純熟的技術,但林寶元認為如數家珍的歷史知識、富有情感的口白描述等優點,卻表現了生動且純樸的影像故事。(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