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近百萬粉絲的網路紅人「賓賓哥」日前以神秘嘉賓之姿現身台中某國中的演講會場,過程中打開直播引發爭議,讓學生「全都露」,遭到校方及時制止,認為其侵犯了孩子們的隱私權。事後,盧秀燕市長痛批該行徑「白目」,並表態台中市將拒絕其人再參與活動。
當然,賓賓哥也不甘示弱,拿出與校方事前的溝通對話,希冀證明直播行為是有經過校方允許的,事後出了包才說未經授權,根本是「這鍋要他背」,實在嚥不下這口氣。看來,這後續還有戲吧!

撇開事件本身的適法性問題,該起事件令我有感的,是關於「公益」二字的諦義。誠然,「做公益」是道德層面的問題,只要沒有違反《公益勸募條例》的規範,你根本管不著。然則,隨著時代的變遷,在社群媒體聚焦效應強烈的趨化下,其實「公益」早就變了質,儼然淪為個人「功利」的秀場。

不知大家有無看過「賓賓哥」的直播,之前在網站演算法的引領下,看過幾回,基本上就是類似社福團體的個案關懷,深入到民家探訪,送些物資來協助貧困族群。但有沒有這麼巧的,這些個案背後總有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要麼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要不就是虛偽編造窘困事實,總之,整個直播就彷若一場戲。
看著賓賓哥call out與個案家人溝通,從中抽絲剝繭窮途潦倒的經過,往往還會來個大逆轉結局,像極了過往「分手擂台」、「TV搜查線」的肥皂劇,大概除了發送物資這回事勉強與「公益」沾上邊外,坐實就是個網路實境秀而已。根據試算YouTube點閱分潤的公式,開營利的影片,約莫十萬點閱就有五千元的收益來看,賓賓哥做一支影片拿到的利潤,與其發送出去的衛生紙、泡麵等物資相比,您覺得是賺、還是虧呢?!

顯然,這只是冰山一角,從筆者關注社會事件以來,類似的案例根本不勝枚舉,不妨概略的為大家回顧一下。
*過去曾有不少素人為了出道,特別買了些便當,跑到地下道發送給露宿者,然後就這麼恰好的被鏡頭拍到,給了採訪的畫面,沒多久,就宣布進軍演藝圈。
*舉凡藝人涉入吸毒案、抑或是政客捲入緋聞,在風波過去後,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做公益」,當時公益二字被揶揄成為惡行的遮羞布。
*疫情期間,有人盡心盡力的媒合防疫物資,結果博得美譽,如今還貴為公營事業董座,但其後被爆料其公益之舉,實則都是為了孩子申請國外大學。
*社福機構長期以公益之名勸募,到底幫助了多少人不清楚,倒是先看到他們搶著在精華地段設置辦公地點,甚或還出了個督導不周的虐童案。
*至於宗教範疇的「假公益之名」,就更多了,若不明白,輸入「宇宙大覺者」google一下,一切就明瞭了。
族繁不及備載,總而言之,我眼底下的「公益」,盡數都是套路,還真沒看過那種無償的善行。

本文之所以點出「公益」二字的真實面貌,是希望大眾千萬不要被這些表象的善行義舉所矇騙,絕對不是打著公益的旗號,就可以消費民眾的同情心,用以遂行一己的真實目的。唯有事事抱持著懷疑的態度,社會的監督力度才會浮現,則有心人希冀透過公益行為來洗白、洗錢、乃至於各種牟利的情事,才不會得逞。
功德,該是無意識的善行!這種「無招勝有招」的生活禪,對比現實世界套路清晰的所謂「公益」,根本完全兜不上,大家真該醒醒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