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國際政治中,台海局勢已成為全球民主國家最關注的戰略焦點,而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則是其中最清晰、也最坦率指出問題本質的跨國政治力量。當各國政府仍以外交辭令維持模糊空間時,IPAC 早已明確界定「台海現狀」的核心精神:台灣必須能在沒有武力威脅、沒有政治脅迫、沒有法律操控的情況下,維持其自主治理與國際互動的權利。這樣的定義不僅拒絕北京長年試圖以政治話術綁架「現狀」概念,也重新讓國際社會看見台海和平的基礎其實是民主的選擇權,而非權力的強弱對比。
IPAC 指出,台海現狀不僅包含台灣現行的民主制度與治理能力,也涵蓋其與其他國家往來、參與國際社會的自由。換言之,能不能自主管理邊界、能不能維持自由選舉、能不能與世界保持正常關係,這些都屬於現狀不可侵犯的一部分。正因如此,任何以威脅、封鎖或強迫方式企圖重塑台海政治結構的行為,都不是「兩岸問題」的延伸,而是對國際秩序的直接挑戰。
IPAC 明確認為中共早已全面破壞現狀,而且是系統性的破壞。從軍事上頻繁派遣軍機、軍艦跨越海峽中線,到以大規模軍演製造恐嚇氣氛;從外交上持續封堵台灣的國際參與,到逼迫各國政府、企業在名稱與政策上屈從其政治敘事;從經濟上以突襲式禁運、進口限制作為施壓工具,到法律上以跨境通緝、列名制裁等方式進行長臂管轄;甚至在認知戰上,利用假訊息與資訊滲透影響台灣社會正常運作。若依照 IPAC 的標準衡量,北京已不僅是「挑戰現狀」,而是持續削弱、侵蝕,甚至試圖根本改寫現狀的行為主體。
在這樣的局勢下,IPAC 不再只是呼籲國際社會「關注台海」,而是強調民主國家必須共同制定戰略,才能有效嚇阻威權主義的進一步擴張。這樣的共同戰略不應僅限於口頭支持,而應包含協調處理經濟脅迫、建立共享情資的安全機制、強化與台灣的制度性連結,以及明確拒絕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IPAC 的核心訊息非常直白:如果台海現狀被強制推翻,受損的不是台灣一地,而是國際民主陣營整體的戰略穩定。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台海不僅是一條海峽,更是全球供應鏈、印太安全與民主價值的交匯點。正因如此,IPAC 所提出的論述已經超越傳統的「挺台」或「關心台海」,而是重新框定了國際社會應如何理解這場衝突:它不是地緣爭議,而是制度與價值的分界線。北京的行動挑戰的不是台灣的存在,而是民主制度是否有權在威權壓力下繼續保持自主。
台海現狀不是抽象詞彙,而是台灣的生活、國際秩序的穩定,以及民主社會得以持續運作的必要條件。IPAC 所提供的不是另一套外交口號,而是一個明確的政治提醒:唯有民主國家建立共同戰略,才能確保現狀得以維持,才能避免世界在被動與分歧中見證下一個重大危機的發生。
在這條通往未來的路上,守護台海現狀,實際上就是守護全球民主的底線。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