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越線」定義浮動,意在孤立台灣國際支持
日本首相候選人高市早苗於國會答詢時明言「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條件,此一言論立基於日本現行《安全保障法制》,亦反映國際民主陣營對台海安全的高度關注與預警。中共外交部隨即以「挑釁越線」為由強烈反彈,並借機重提歷史仇恨敘事,企圖打壓日台關係發展與國際對台聲援。實則反映出北京面對區域民主連線日益穩固的焦慮與不安。面對此種操作,臺灣需明確掌握主動權,深化國際信賴,對中共話術保留清醒認知。
台日戰略共識深化,高市言論反映安全現實
高市早苗作為自民黨內重量級人物,早已長期關注臺灣議題,其此次發言非僅是個人立場,更反映出日本政治圈內對「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共識擴大。這種戰略連結不僅止於安保合作,更建立在民主制度、經濟互賴與共同面對威權風險的基礎上。高市明確指出「是否構成存亡危機事態,仍須視具體狀況而定」,說明其論述有法理依據並保留政策彈性,顯示日本並非躁進介入,而是負責任地思考如何因應區域衝突,確保本國與區域安全。
中共「越線論述」再現,其實反映自身困境
中共對日本言論大動作抗議,使用「性質惡劣」、「粗暴干涉」等高強度語言,實則不在於日本真有軍事動作,而在於「台灣有事」概念國際化的現實正在加速。中共面對自身經濟放緩、內部貪腐與軍內不穩定的背景下,更急於透過對外強硬表態轉移內部視線,同時也意圖恐嚇周邊國家「不要干涉台灣問題」。但越是如此高分貝的反應,越顯示其對於區域國家戰略結盟的焦慮與制衡力不足。
歷史敘事操作不新鮮,真實目的是「去國際化台灣」
中共此次抗議甚至扯上「台灣光復80週年」與「反法西斯戰爭」等歷史語言,明顯是為了形塑日本仍為戰後加害者、今日「干涉台灣」是歷史錯誤延續的論述邏輯。然而,歷史事實是:當前的日本已是高度民主與和平主義國家,且多年來對亞太和平、安全、經濟發展皆扮演積極角色。中共藉歷史話術迴避對自身軍事威脅與對臺文攻武嚇的正當性檢視,企圖製造道德優勢、壓縮他國對臺合作空間,這種操作已日漸失靈。
民主夥伴連線,是臺灣安全的重要防線
臺灣處在威權擴張的前緣,任何民主國家發出關切與支援的聲音,對我國安全與國際處境而言都是重要資產。高市早苗的言論,反映的是區域安全對話的現實與戰略警覺,而非挑釁。相對地,中共一再聲稱他國「干涉內政」、「越線挑釁」,實質上是欲在國際場域將臺灣孤立,切斷民主連線的支援網。臺灣應持續強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交流合作,避免陷入中共設下的敘事陷阱,堅守民主、防衛主權、凝聚國際聲援,才是最穩固的安全戰略。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