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近日推出 Sora 2,其影音同步與「數位分身」功能令人震撼。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大量模仿「吉卜力」或《鬼滅之刃》等高度辨識度的畫風的版權爭議,以及可惡搞已故名人的倫理漏洞。這項技術不僅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其潛在的濫用風險也隨之浮現。

首先,Sora 2 的「學習」實則是對原創者心血的「數位剽竊」。其強大功能建立在海量的、未經授權的資料庫上。開發商以「選擇退出」(opt-out) 機制為藉口,實則是將維權的成本粗暴地丟給創作者。這不是合理使用,而是科技霸權下的「數位掠奪」。如果放任這種以「AI學習」為名的掠奪行為,無疑是扼殺了原創的價值。當 AI 可以廉價複製任何大師風格時,誰還願意投入數十年心血去創造?這不僅是對創作者個人的不公,更是對整體文化資產的根本性破壞。

更令人憂心的是,侵權的背後是「偽造」能力的失控。今天 AI 能偽造畫風,明天就能偽造言行。Sora 2 的影音同步功能,正是假訊息與深度偽造 (Deepfake) 的完美溫床。試想,在選舉前夕,一段關於候選人的偽造影片被釋出;或是在商業競爭中,企業高層的「數位分身」發表不實言論。屆時,傷害的不僅是個人名譽,更可能引發金融動盪或社會對立。當「眼見為憑」徹底破產,社會信任將隨之崩塌,這才是比版權更嚴峻的危機。

因此我認為大家在享受AI所帶來的便利與進步時,政府應盡快對其制定嚴謹的規範;大眾亦須主動建立倫理意識,並提升媒體識讀與數位思辨的能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