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羽球選手戴資穎在 11 月 7 日宣布正式退役,結束長達十多年的國際賽場生涯。媒體和政府紛紛以「讓世界看見台灣」作為標題與讚詞,社群上也出現無數懷念的留言。然而,在一片掌聲與懷舊聲中,卻少有人關心她之後的生活與台灣體壇的未來。將戴資穎的貢獻僅僅當成一場結束的表演,實在不敢苟同。

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麼像戴資穎這樣的選手,長年要在資源有限、制度僵化的環境中,靠個人意志撐到最後?她的成功不是靠體制栽培,而是靠自己不斷摸索。台灣體育界常在選手奪牌時慶祝,卻在他們受傷、低潮時缺乏支持。這樣的結構問題,才是媒體該關注的焦點。

此外,媒體報導多著重「英雄神話」,卻少談她退役背後的意涵。選手的職涯不該只有勝敗與榮耀,而應該有長遠的職涯規劃與退役輔導。若連戴資穎這樣的頂尖選手都必須自己面對轉型,那其他基層運動員又該何去何從?

希望政府與媒體不要讓「感動」成為短暫的口號,而是讓運動員的努力真正轉化為制度改革。支持體育,不只是為了下一位戴資穎,而是讓更多選手能無懼地走完全程。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