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兩岸之間的資訊交流雖然從未完全斷裂,但對話的空間卻顯然縮小許多。最近中國官員提出「統一七好」,強調台灣未來如果走向統一,經濟、民生、外交、甚至文化都「會更好」,然而身為台灣人,聽在耳裡卻只增添更多不安與疑惑。
當年香港人以為「一國兩制」是安全的承諾,結果卻在政治打壓與法治被破壞下徹底潰敗,台灣對於中國的「統一」承諾,哪怕包裝成「七好」,多數人心裡早已有警覺,所謂利好,頂多只是畫餅,實質上還是專制的體制。
這幾年身邊親友對兩岸話題的態度,越來越明顯是疏離和防備,有些長輩還記得當年交流熱絡、兩岸直航,如今卻擔心我們民主與自由被蠶食,新聞裡不時見到中共強調「祖國必然統一」的大勢,現實裡台灣民眾更關心的是,在那樣的統治下,對岸人民都沒有的言論自由、司法獨立,統一後的我們怎麼可能會有呢。
一國兩制失敗之後,不只是香港人失望,也讓台灣人民更加警惕,先是港版國安法,緊接著反送中抗爭,民主制度瞬間被推翻,選舉制度、言論自由都遭限縮,身為台灣人要問的不是統一「會不會更好」,而是誰能保證「不會更糟」。
當對岸強化法律與宣傳、不斷推動「融合促統」,台灣這邊日益意識到,所謂吸引力,多半只存在宣傳假象上,因為我們對中國現況的觀感早已扭轉,不再覺得經濟利益能掩蓋政治壓力,寧可不要那種聽話就換來的賞賜。
如果說未來有什麼希望,多數台灣人寧願選擇維持現狀,守住手上的自由,而不是換來所謂「七個更好」的未知,北京當局固然急於建立動武的正當性,可是我們人心裡都明白所謂「民意」,根本不是表面的承諾,是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