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近期所爆發的廢棄物爭議,再度讓市政治理能力受到檢驗。盧秀燕市長在九月十五日回應此事時,竟將問題歸因於「有心人士挑撥、製造恐慌」,彷彿一切都只是外界的抹黑。然而,市民每天呼吸的空氣、隨處可見的垃圾山,是真切存在的事實。這些問題不是別人製造的,而是市府長期失能的結果。

首先,文山焚化爐改建案的延宕,已是市府無力的象徵。早在前市長林佳龍任內,便已編列十億元預算要進行舊焚化爐的升級工程。然而,盧秀燕上任後卻喊停,改以BOT推動,結果拖了近七年。環保局長五度對外承諾開工卻是接連跳票,直到今年才首次招標。這些年來,無法處理的垃圾持續累積,市民卻得忍受惡臭與空污。

其次,大里掩埋場的垃圾山更是觸目驚心。場內堆積超過38.5萬噸垃圾,遠超過大設計容量。現場垃圾裸露,污水外溢,惡臭四散,不僅影響市民觀感,更威脅居民健康。事實上,垃圾山不會一夜之間形成,而是長期缺乏積極治理的後果。市府若及早推動焚化爐升級,問題不至於惡化至此。

令人遺憾的是,台中市民被迫多吸了七年髒空氣。根據媒體報導,全台焚化爐幾乎都設有氮氧化物去除設備,僅剩新竹市與台中文山焚化爐落後。然而新竹已確定於年底完成設置,台中卻依舊停滯。換言之,市府團隊的怠惰拖延,讓市民無辜承受長達七年的空污風險。台中市空氣品質本來就因產業發展與境外污染而一再惡化,如今因焚化爐設備落後,更是雪上加霜。

盧秀燕市長經常強調「市政優先」,但市民看到的卻是「市政擺爛」。當垃圾山矗立、空污加劇,她不檢討市府責任,反而指控外界挑撥。這種推諉的態度,才是市民真正的恐慌來源。因為它意味著市府沒有準備好解決問題,只想把責任推給別人。

市民要的不是口號,而是具體行動。文山焚化爐改建必須立即啟動,並提出可供檢驗的時間表;大里垃圾山需要公開透明的處置計畫,不能再任其堆積;焚化爐的污染防制設備也必須加速建置,否則市府就是在犧牲市民健康。

一座城市的價值,不在於市長的口號,而在於人民的生活品質。當垃圾山與髒空氣成為台中的代名詞,這是對市民的不公不義,也是對治理失能的明證。台中需要的不只是大街小巷燈火通明的市政宣傳,而是真正能照亮未來的公共政策與積極作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